二十一、巧艺
【解题】
巧艺,多指高超的技艺,如建筑、绘画、书法,甚至下棋等。巧艺所涉及的项目虽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但也是对古代艺术的发挥。在魏晋阶段,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技艺都达到了精湛水平。小说中的许多名士,他们同时也是政治家、画家、书法家。14篇故事,此撷取2篇。
【原文】
1.韦仲将①能书。魏明帝②起殿③,欲安榜④,使仲将登梯题⑤之。既下,头发皓然,因敕⑥儿孙:“勿复学书。”(3)
【注释】
①韦仲将:韦诞,字仲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②魏明帝:魏第二个皇帝曹叡。③起殿:建造宫殿。④榜:匾额。⑤题:书写。⑥敕:告诫。
【品读】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有些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高危风险率,比如高空作业、井下作业等。在医患关系不正常的情况下,医生这个行业也成了高危行业,以至于当医生的再三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学医。练习书法,书写匾额不应该是一种职业,只能说是兴趣爱好,不料这一高雅爱好却带来了生命之忧,这恐怕是当事人怎么也想不到的。
韦诞是三国魏时的书法家,他以张芝为师,兼学邯郸淳,擅长各种书体,尤其善于题写匾额。当时,洛阳、许昌等地的宫殿、亭阁上的匾额都由韦诞来书写,这仿佛是不成文的规定了。韦诞不仅书法著名,他也善制墨。韦诞墨、张芝笔、左伯纸被称为“三绝”。
韦诞题匾额,本是光彩之事,可一次经历,却让他有了性命之忧,甚至于告诫孩子不要再练习大字了。事起是因为魏明帝修建了一座凌云阁,阁高大雄伟,可是,由于匠人疏忽大意,字还没有题写就把匾钉了上去。无奈之下,只好让韦诞站进一个筐里,用辘轳把他拉上去,在空中书写。匾额离地有二十五丈高。待韦诞将字写完下来,大家发现他的头发竟然白了!高空作业在安全不能保障的情况下,韦诞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完成书写任务的。难怪他立了一条家规,子子孙孙都不准练习榜书。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假使不写匾额,轻则去官,重则丢命,这种事情每朝每代都在上演。会不会写榜书不是问题,问题是为君为上司的要有关爱他人之心。否则,都是危石下面的蚂蚁而已。一个工作是不是高危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扩展阅读】
导言:此则故事,所引注书中记载稍详细,可辅助阅读。
卫恒《四体书势》曰:“诞善楷书,魏宫观多诞所题。明帝立陵霄观,误先钉榜,乃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题之。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戒子孙绝此楷法,着之家令。”(《世说新语·巧艺》3刘孝标注)
【原文】
2.钟会①是荀济北②从舅③,二人情好不协④。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⑤许。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⑥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⑦之。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荀极善画,乃潜⑧往画钟门堂⑨,作太傅⑩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二钟入门,便大感恸⑪,宅遂空废。(4)
【注释】
①钟会:字季士。见《文学》第二则注释1。②荀济北:荀勖,字济北。见《术解》注释1。③从舅:堂舅。④情好不协:指关系不好,不和谐。⑤钟夫人:荀勖母亲,荀肸之妻。⑥作书:写信。⑦报:报复。⑧潜:暗地里。⑨门堂:门厅,厅堂。⑩太傅: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历仕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明帝继位后,迁太傅。⑪感恸:感伤哀痛。
【品读】
钟会和荀勖都是人才,若二位同心协力,恐怕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钟会虽为荀勖的堂舅,但二人关系不好。荀勖有支价值百万的宝剑,平时就放在母亲钟夫人那儿。想不到的是,钟会模仿荀勖的笔迹写了封信,从钟夫人那里取走了宝剑,而且不还了。荀勖知道是钟会所为,无奈要不回来,所以就想着法子报复。后来,钟会、钟毓兄弟俩花千万造了座宅院,盖得特别精美华丽。宅子盖好了,还未搬进去住呢,荀勖就悄悄潜入宅院,在门厅那画了幅钟繇的画像,衣服帽子如平常所穿戴。让人更为惊叹的是,画像神韵逼真,如同生人!兄弟俩一进门,见父亲画像,竟伤感大哭。豪华的宅院就这样废弃了。
图23 钟繇书法
钟会名声不佳,甚至传说他也模仿过邓艾的笔迹,将给司马昭的奏章写得语气傲慢,自大无比,结果导致了邓艾被害。一位善书,一位能画,可二人却利用所长做起了坏事。荀勖画像不仅形象,而且注重神韵气质,所以能让钟氏兄弟恸哭。钟荀二人不以规矩行事,故损失极大。房子重新粉刷还是可以住的,大不了出手易钱,拿到宝剑才算是赢。所以,荀勖除了泄一时之愤,仿佛也没得什么便宜。损人不利己的事其实是不能做的。
今天,有一技之长的人很多,但也不乏高级画师造假币,医药或化学工作者制毒品的新闻。告假行为的后果远远超过了钟会和荀勖。知识和技能是翅膀,可以让我们高飞,但翱翔之前一定要认清方向!
【扩展阅读】
导言:关于钟会仿邓艾笔迹一事,刘孝标注中有,可以看看。
《世说新语》曰:会善学人书,伐蜀之役,于剑阁要邓艾章表,皆约其言。令词旨倨傲,多自矜伐。艾由此被收也。(《世说新语·巧艺》4刘孝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