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纰漏
【解题】
纰漏,指错误,疏忽。相对重大的、无法弥补后果的过错而言,纰漏一般指小的过失,无意间所犯的失误。此类纰漏,虽影响不大,但多少也会伤害他人。故,生活中,言行还是要慎重,三思而后行,努力将失误降低到最低程度。本篇8则故事,此选1则。
【原文】
谢虎子①尝上屋熏鼠。胡儿②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③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④。太傅既了己⑤之不知,因其言次⑥,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⑦,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⑧,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相开悟⑨,可谓德教。(5)
【注释】
①谢虎子:谢据,字据石,又字元通,小名虎子,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早卒,谢安的二哥。②胡儿: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太康县)人,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官至东阳太守。③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④过:量词。遍,次。⑤了己:了,明白。己,用于句中,无义。⑥因其言次:借着和谢朗谈话期间。因:介词,趁,乘。言次:言谈之间。⑦中郎:指谢据。谢安排行老三,前有兄谢奕、谢据,故称谢据为中郎。⑧懊热:犹烦燥,亦指不好意思,懊悔。⑨开悟:启发;开导。
【品读】
谢朗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谢据三十三岁就去世了,对于侄子的成长,谢安也是尽心培养。而谢朗也很聪明,小时候就显现出不凡之处。一次,名僧支道林拜访谢安,二人畅谈玄理。尚年幼的谢朗,大病刚好,身体还很虚弱,但也在旁边听他们辩论,听着听着竟与支道林和叔叔辩论起来,结果两位大人没能说过孩子。谢朗才华可见一斑。另外,谢安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孩子们参与世事的能力。家中来客,尤其是贤达名士来访,谢安都允许晚辈在座,让他们旁听,甚至参与话题的讨论。他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多见世面,多长见识。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今天的一些家长。
谢朗聪慧,悟性极高,对于错误也能及时改正。父亲谢据曾经做过在屋里熏老鼠的事,但谢朗不知,只听旁人说“熏鼠”这是笨人所为,所以常常嘲笑。叔叔谢安明白侄子不明真相,所以,在一次说话间,言及治鼠,就对谢朗说:“外人都拿熏鼠的事来讥谤你父亲,也说我也做过这事。”这下,谢朗一下子明白了,非常懊悔,闭门一月不出。谢朗有识,幡然悔悟,没辜负叔叔的一番用心。谢安假托自己所为,以这种方式来点拨谢朗,可以说是以德为教。
不仅对谢朗,谢安在对其他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顾忌他们的自尊心,都是用巧妙的方式来达到规劝的目的。谢家子弟最杰出者当属谢玄,谢玄少时,贵公子间很流行佩带香囊和手巾,香囊里装满芬芳浓郁的香料。谢玄也受影响跟风佩带。谢安觉得男儿这样挂饰品毕竟不雅。但他没有直接干涉,而是巧妙地和谢玄打了个赌,以香囊和手巾为赌注,赢了后就当面烧了个干净。谢玄也聪慧,明白了叔叔的用心。
于国来讲,谢安是政治家;就家族而言,谢安是令人尊重的教育家。谢家子弟多才俊,子侄辈之所以成人成才全有赖于谢安的教育方法。作为长辈,谢安对晚辈的教育没有板着面孔的训斥,也没有苛责的惩罚。他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以平等尊重对方的态度来纠正晚辈的错误,以宽松、民主的环境来让孩子们发挥所长。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今天的教育,我们仍需从谢安那里学习一些东西。
关于“熏鼠”法,在《诗经·七月》中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一语。可见,在周代早期的生活中,百姓就是将屋里的缝隙塞严,用烟火熏烧老鼠的。可能到了晋代,人们治鼠方法多样化,也科学进步了不少。反观原始、效率低下的“熏鼠”法,就认为是痴人所为,开始嘲笑了。
【扩展阅读】
导言:谢安烧香囊一事,原文列于下,可读读。
谢遏年少时,好着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世说新语·假谲》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