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黜免

二十八、黜免

【解题】

黜免,就是降官或革职。历来为官升降是正常的事,但现实中,权势的争斗也让正常的事中掺杂了许多人为因素。官的升降也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展示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小说描绘形象亦传神,恰恰可以窥见人格的多面性。9则故事中,我们选1则。

【原文】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2)

【注释】

①桓公:桓温,见《言语》第七则注释1。②三峡: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③部伍: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军队。④缘:沿着。⑤黜:贬降,罢退。此处为斥退。

【品读】

桓温为一世枭雄,有野心也心狠手辣。人是矛盾的,北伐中一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让人感受到桓大将军内心的柔弱和无奈。桓温为将,应该是位合格的大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处事方法。

在部队里,桓温对下属有要求很严格。他讲求合作,认为彼此之间应该友善。有一次桓温和大家吃饭,桌上有盘菜是薤菜掺上秫米,再混合各种调料后蒸的,粘粘连连一大块。一名参军挟取一盘菜时出现了麻烦,他怎么挟扯都取不下来。看着参军的狼狈样,同桌一起吃饭的人不但不帮,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桓温认为,同盘吃饭都不出手相助,更何况危难之时,于是,下令将同桌几位下属免官处罚。虽然处罚过严,但是理无可挑剔的。军队作战靠的就是彼此的协作,若不团结,在战场上定败无疑。

而文中故事则显现了军队中必须有的仁爱之心。桓温军队过三峡时,手下士兵捉了只小猿带上了船。谁知母猿一路哀号,沿岸追随了百余里。后来,母猿跳到船上,结果力竭而亡。再验看它腹中,肠断为寸节。桓温听说后,下令将捉猿之人赶出了军队。

带兵之人也定要有仁爱之心,否则,手中持有的武器却伤及无辜,那就没有了和平宁静,只能算是暴徒了。

可见桓温为帅前期谦和,讲人性,能公平处事也能以仁爱之心团结手下,所以,作战能胜少败。

我们今天形容伤心悲痛的成语“肝肠寸断”和“柔肠寸断”,就是出自于此则故事。

【扩展阅读】

导言:因吃饭而被免,小说中亦记载详细。

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世说新语·黜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