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谗险
【解题】
谗险,即谗言、诽谤,以谗言方式中伤他人。自古以来,谗言出于小人之口,害的多为贤良之人。面对诽谤,智者能勇敢应对固然很好,但现实中,小人的用心险恶又隐秘,那么,只能是走自己的路,让小人去说吧。时间是最好的解释。作者是不是也希望谗言越少越佳呢?一门仅列4则故事,我们用1则。
【原文】
王绪①数谗②殷荆州③于王国宝④,殷甚患之⑤,求术于王东亭⑥。曰:“卿但数诣⑦王绪,往辄屏人⑧,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⑨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⑩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⑪,果情好⑫日疏,谗言以息。(4)
【注释】
①王绪:字仲业,太原晋阳人。为会稽王从事中郎。②谗:谗言。③殷荆州:殷仲堪,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人,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官至荆州刺史。④王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官至尚书左仆射、领选、丹阳尹加后将军。⑤患之:以之为患。⑥王东亭:王珣,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东晋大臣、书法家。后封东亭侯。⑦数诣:常常去拜访。⑧屏人:屏退身边的人。⑨比:近来。⑩故:的确,本来。⑪隐:隐私,隐瞒。⑫情好:情谊。
【品读】
王绪和王国宝是从兄弟,二王勾结弄权,是让人不齿的奷佞之臣。王国宝还是谢安的女婿,谢安也深恶其人,所以为政期间有意弃之不用,这个女婿也没少诽谤谢安。王国宝因无操行,长得却是俊美,当时苻朗讥评他“人面狗心”,可见其为人狠毒。若小人与小人结为同党谋害人,那花样繁复,让人防不胜防。短文中的殷仲堪就苦不堪言,因为王绪不断给王国宝进谗言,不断说殷仲堪的坏话,若不小心,陷于“狗面人心”的王国宝手中,保不定就有了性命之忧。深受谗言困扰的殷仲堪只好向王珣求助。王珣给殷仲堪说:“你只要常去拜见王绪,到了就屏退左右,和王绪聊聊闲话,这样,他们俩的关系就会有疏远的。”殷仲堪照实去做。果然不久,王国宝找到王绪,问道:“你近来和殷仲堪屏退左右谈什么呢?”王绪说:“本来就是一般往来罢了。”王国宝就认为王绪对自己有所隐瞒了,二人关系渐渐分离,谗言由此也消失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珣的主意显然抓住了二王这类人的心理。人与人相交,大抵性情相合,情趣相投。二王互为依傍实为小人一党,小人一党是利益之交,故经不起变故,受不起考验。小人为私利而暂时结朋,利益好处面前又互相防备,所以,对付小人,小小离间之计也就屡试不爽。
【扩展阅读】
导言:以狗喻人,“狗面人心”与“人面狗心”之间,其实质大不相同。
(苻朗)既至扬州,风流迈于一时,超然自得,志陵万物,所与悟言,不过一二人而已。骠骑长史王忱(注:王国宝弟),江东之俊秀,闻而诣之,朗称疾不见。沙门释法汰问朗曰:“见王吏部兄弟未?”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数年,王国宝谮而杀之。(《晋书·苻朗传》卷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