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如金
飞机在万里高空翱翔,白云像棉花垛,一会儿变成云雾,一会儿又变成云海,变幻莫测,美不胜收。彩虹从云朵里缓缓升起,带着柔和的光晕,就像一个大大的蛋糕。云朵在朝霞的映衬下,发出万道金色的霞光,迷人的光彩美不胜收。
在北水飞往深圳的飞机上,看着窗外的天空,夏书海感觉人生就如这云朵,变幻莫测。两年前,他好像空中飞人,每周都要打飞的,有时候一周要在深圳和北水之间奔波三四趟。那时候他是匆忙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惬意地欣赏过空中的云朵,这个时候,他才突然发现,原来云朵这样美丽,美得令人目不暇接。人生如云,飘忽不定,可是云朵这么美,人生能有这么完美吗?他想,他的人生并不完美,他不知道此次深圳之行会带给他怎样的结果。这是他恢复自由后,第一次去深圳,他不清楚深圳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待他。深圳,南方,曾经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他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了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当这首《春天的故事》在大街小巷唱起的时候,多少人都被歌词打动,如歌声一样,1992年,南方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
夏书海的几位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奔向南方,踏进了深圳的改革开放大潮。在他们的意识中,深圳是经济开放的最前沿,是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收入高,珠宝行业也会更有市场。夏书海毕业后进了国企——北水玉雕厂,端上了铁饭碗,后来被提为中层干部,主管经营三鑫金行,他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当时,夏书海属于同学中发展比较好的。不过随着厂子的发展,夏书海逐渐感受到了体制内的弊端,玉雕厂的发展空间相对局限,他的才能不能得到全面施展,思来想去,他决定南下。
南方是他的一个梦,他想象中的深圳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天堂。那里不受束缚,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他们是年轻、富有朝气的开创者,他们是实现梦想的践行者。他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那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实现他的梦想,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深圳这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城市,带着它的包容和宽广的胸怀,给他来了一个亲切的拥抱。当他踏上这方热土时,他的心里有底了,他的脚步变得有力了。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将会给他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后来,他和两位同学,在深圳创办了一个黄金首饰加工厂,打开了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那时候真苦,他们在租来的民房里工作,舍不得买空调,只有几台电风扇在呼呼地传递着热风。白天干活,晚上加班,可以说没有白天黑夜,只有拼命创业。工人受不了辞工了,可是他们几个创业者却忍受着一切苦楚坚持了下来,最终他们创造了奇迹。深圳是个适合干实业的城市,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肯努力攀登,这个城市就会成就你。
当初,他回北水开金店,两位同学都不支持他,还劝他,说小地方关系网太复杂,职能部门不好打交道,回去干,挣的没有送的多,弄到最后,不是血本无归,就是负债累累。他不相信,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就和父亲一起成立了公司。这十年的发展态势,应该说是不错的,他的眼光也很敏锐,对市场的把握也非常准确,所以他做成了,成了拥有上亿资产的企业家。可是,他却没有看透人性,没有看透人心,他在一夜之间,便失去了辛苦创业十多年的所有。两位和他一起创业的同学说的话应验了,他的确血本无归,一夜回到解放前,但他不甘心失败,他决心从头再来。
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从低到高不容易,需要付出数不清的心血才能达到理想目标。但如果突然从高处跌到低处,巨大的反差会令人无法适应,这比当初从低往高处爬更令人难以接受。人们都习惯了由低处到高处,却永远无法接受爬到高处之后再跌回低处。很多人从高处跌回低谷之后,都没有勇气和信念再继续往上爬了,失去了重新攀登高峰的信念与力量,夏书海不同,他决心逆流而上,继续拼搏。
回到深圳的当天,深圳海河商会的常务副会长高华就给夏书海打来电话,向他表示慰问和祝福,并约了几个老乡和商会的企业家为他接风洗尘。接到朋友的电话,夏书海的内心是非常感动的,在他遭受劫难之后,还有人把他当朋友,这让他深感友情的可贵。
深圳的夜晚比白天更加迷人,白天人人都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街景,只有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人们才能趁着放松休闲,打量起生活着的这个城市。日落前的大峡湾,是深圳最美的名片。站在大峡湾桥上向远处眺望,很有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水天与秋水一色的壮观。深圳是创意之都、时尚之都,是创业者的天堂,是梦想家的乐园,是座很包容的城市,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汇总在这里,又让深圳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开放的城市。
夏书海赴宴的地点在福田区的“紫荆会”,初次听到这个名字,觉得很别致,有点中学时代读过的金庸大师的作品里的江湖味道。饭店的设计别具一格,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喧嚣的都市,在人声嚷嚷的饭点儿,突然有这么一个曲径通幽、安静雅致的场所,实在令人欣喜不已。尽管这家饭店消费昂贵,但生意仍非常兴隆,如果不提前几天预订,还没有位置呢。深圳这个地方就是神奇,昂贵的、稀缺的东西也总是被人抢购,不愧是最有经济活力的城市。
一进房间,大家都为他鼓掌,夏书海激动地和朋友们握手问好。落座后,珠宝供应商金老板开口说:“当初和你联系不上,问朱金芳,她说你勾结官员,参与房地产投资,因那官员出事,你也被抓了。后来,才从公司的员工口中知道点儿内幕,原来你被那个女人给害了。”“金老板不能这样说,夏总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不能说给‘害’(杀)了。”一向幽默的周成赶紧接过金老板的话。听他这么调侃,大家都呵呵笑起来。夏书海也笑着说:“周总说得是,我是被陷害了,但没遇害,现在还活着。”说着拍拍自己的胸口说,“这心脏还咚咚地跳着呢。”
商贸公司的总经理王天明忍不住拍拍夏书海的肩说:“夏总现在也变幽默了,我家小孩原先总说,你是个学霸叔叔,太严肃,不好玩。”夏书海呵呵一笑说:“我可算不上学霸,学霸都上北大清华,我就是个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金老板很认真地说:“不对啊,我咋听谁说夏总是清华毕业的?”夏书海解释说:“我哪里是清华毕业的,我只是在清华上过MBA。两年上了不到五十节课,拿了个清华的结业证,结识了一帮当时一同在清华学习的同学,后来进了清华同学会。可能因此被误传成清华毕业的了,但咱可不敢滥竽充数。”王天明说:“不管咋说,毕竟在清华上过学,所以说你是清华的也没错,何必那么认真,你就当自己是清华毕业的好了。”夏书海连连摆手说:“不敢以清华人自居,我是北水大学培养出来的,北水大学才是我的母校。”大家边吃边聊,夏书海也讲起了自己上大学的插曲……
高二那年,夏书海因病休学几个月,曾经动过放弃考大学的念头。父亲坐在他的床头,和他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父亲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说得有道理,上了大学不一定能成才,不上大学不一定就成不了才,这话我不反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但人生在哪个阶段,就该说哪个阶段的事情,在该上学的年龄不去上学,以后想上,也再不会有机会了。”夏书海担心自己会落榜,父亲说:“上学是件很苦的事,自古以来,读书都是肯吃苦的人才干的,要想成才,不吃苦是不可能的。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在父亲的劝导下,夏书海又回到了课堂,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考大学,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一定要考上。
当年夏书海参加了高考,自我感觉考得还可以,在家人的建议下,他报考了北水大学经管系的企业管理专业。高考成绩下来之后,他的成绩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家里人都很高兴。不知为什么,却迟迟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心急之下,他到北水市高招办咨询,答复是让回去等消息。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到高招办打听,人家让他回去继续等。
那个夏天,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的,每天他都在等待着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充满期盼中等到失望,在失望中又产生新的期盼。等,等,等,等了整整一个夏天,等到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开学,录取通知书仍然没有收到。他又跑到高招办打听消息,人家回答:“档案已经送过去了,具体情况去问北水大学招生办。”夏书海判断自己落榜了,于是就回家拿上行李,重返母校,做了“高四生”,准备冲刺来年的高考。“高四生”夏书海带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回到了课堂,他发誓哪怕脱层皮也要考上大学。
有一天,夏书海为在北水一中上学的同学送信,骑着车子去了城区的北水一中。走进古色古香的校园,夏书海一下子被打动了。他心想,要是能在这样的学校上学,那该多好啊。在这么优雅的环境中复习一年,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夏书海是一个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的人,他当即找到教务处,说明了情况。教务处的老师听说他的高考成绩不错,人看起来也踏实,立即就同意了。夏书海回原来的学校收拾了行李,来到北水一中,成了北水一中的一名复读生。
没想到,他转学到北水一中还不到两周就离开了。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和家人商量后,还是决定到北水大学报到。北水大学在城市南郊,离他老家只有十几公里,他可以骑着车子上学。从北水一中离开,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在受了一个夏季的煎熬,又做了几周“高四生”之后,他成了北水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在北水大学的经管系上了一年多的学,夏书海又面临一个选择,学校新申办了一个专业——珠宝鉴定。由于批复下来较晚,当年招生季已经过去,为了把这个专业开办起来,学校的老师们动员在校学生转到该专业。愿意转学到这个专业的,只要条件符合都可以。看到这个消息,夏书海动心了。他找到系招生办,咨询了情况,并说了自己愿意转到这个班的想法。老师们问了他几个问题,当场答复他可以转过来。夏书海回到家里,和家里人说了他的计划,没想到,却遭到父亲和哥哥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珠宝鉴定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珠宝的人都是藏着掖着,谁拿出来让人鉴定?企业管理是个热门专业,到哪个单位都用得着,一毕业就能分配工作,学珠宝鉴定将来工作都没着落。
尽管知道家里人都是为自己好,但夏书海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从企业管理专业转到珠宝鉴定专业。同时他也不完全放弃已经学了一年的企业管理专业,他征得系里老师的同意,在上完珠宝鉴定专业的课之后,兼修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毕业的时候,他拿到了双学位,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寥寥无几。这两个专业,都为他以后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听完夏书海讲的上大学插曲,大家都唏嘘不已。东道主高华问道:“夏总,你刚才说你中学时就开始卖菜挣钱了,是真的吗?”夏书海点点头说:“是真的,从十二岁上中学开始,我就推着自行车卖菜,挣生活费。”金老板说:“现在的孩子,十二岁还在向父母撒娇呢,而你十二岁就已经自力更生了,真是令人佩服。”高华说:“我真的很好奇,你当时是咋卖的?是批发还是零售?”夏书海笑笑说:“小打小闹,把家里种的萝卜、白菜拿到集市上卖掉,很简单,不算难事,也不是啥大事。”
每周去学校时,他的自行车上总是驮着一篮子菜,他先到集市上把菜卖掉,换来的钱就作为一周的生活费。一个月四个星期,他要卖四次菜才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费。周末的上午,他到菜园里收菜,用板车拉回家,在院子里的压水井旁边把菜洗干净,装入篓子里,吃过午饭,就骑着自行车去镇上卖菜,卖完菜才去学校上课。中学六年,大学三年,他都是靠自己卖菜生活学习的,基本上没有花家里的钱。
尽管夏书海讲得轻描淡写,但大家听了却感慨不已。高华说:“夏总,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了你,原来我们都是谈生意上的事,没有在一起这么深入地交流过,今天一听真是又感动又敬佩。”金老板端起酒杯站起来,对着大家说:“我在这里表个态,夏总打算从头再来,我金某大力支持,我先给货后收款,等夏总卖了货再打款给我。我跟其他几家供货机构也打个招呼,让他们也同意欠款供货。别的不多说了,我代表在座的各位敬夏总一杯,好不好?”“好!好!好!”大家都鼓掌欢呼。
“金老板太讲义气了!”“金老板真是厚道!”“为金老板的义举,为夏总东山再起,干杯!”所有人嘴里都说着恭维、感谢、祝福的话,一行人干了一杯又一杯。夏书海的心里一片潮湿,要知道,在深圳这个金钱至上的城市,黄金行业向来都是先打款后出货的。有时遇到黄金紧俏,打了款也不一定能顺利拿到货。为了帮助他,几个合作机构打破行规,让他先拿货后付款,这情义真让他一辈子也难以还清!大家的帮助对后来夏书海东山再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夏书海后来能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的最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