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喜相逢

第十章 喜相逢

春末夏初,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花香和小麦的清香,温和的春风与灿烂的阳光混合在一起,鸟儿的鸣叫与孩子们的欢呼掺杂在一块儿。这个时节是人间最美好的时节,树木换上了翠绿的新装,各种花儿、草儿从不起眼的角落里探出头来,动物们开始在春天里欢呼伙伴,世界仿佛喧闹起来了。春天,这个极具号召力的总指挥,迎着风,呼唤着,挥舞着,让大地上的万物和她一起来迎接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如果用一幅画来形容春天,那么这幅画的主题就是生命的悸动,只有一个“动”字能表现出春天的生命力,画面一定要是动态的、奔放的,给人以充满希望的。

江珠的心情恰如春末夏初的天气,充满希望和期待,想到那个人,她感到有些激动、有些羞涩,说不清是什么感觉。这是董梅张罗的一个饭局,主角是夏书海,江珠是被邀请来陪客的。听说夏书海恢复自由,在电视台民生栏目当记者的董梅多次打电话邀请他吃饭喝茶,因为公司事务较多,夏书海实在脱不开身,聚会的事就一直拖着,直到公司步入正轨,店面重新营业,他这才答应董梅的邀请。聚会的地点在郊区一家风景优美的农家饭庄,董梅开车载着江珠,先到房间点菜安排,夏书海自己开车随后到达。落座,寒暄,喝茶,吃饭,三个人的午餐也很丰富,一大桌特色菜肴,还有白酒、红酒各一瓶。

董梅一边倒茶,一边说:“约夏总吃饭,比约会还难,感觉我在追你一样。”夏书海和江珠听了都笑起来。董梅又笑着说:“我这个性格脾气是改不了了,看到有些男人喝酒扭扭捏捏,我就嫌他们差劲。男人喝酒要像李白,千杯不醉。女人嘛,喝酒要像李清照,能喝的要喝出风采,不能喝的只要能把酒‘卖’出去也算好样的。”

“董记者,我先声明一下,我不会喝酒,当不了李白。”夏书海今天的心情不错,说话也很诙谐。

“那你当李清照好了,慢慢品。说实话酒真不是多好喝的东西,可是关键时候不喝酒还真不行。就像我们干记者的,有时候为了业绩、为了拉广告创收,不喝酒还真不行。”董梅说,“我刚上班时,不会喝酒,有一次和报社的一个记者大姐去县里采访,人家大姐把县长都喝倒了,结果拿到县里一年几十万的宣传经费。我当时没喝酒,一分钱也没给台里贡献。后来,我就学着喝酒,嘴巴一张,眼睛一闭,权当喝药了,后来感觉这酒也不难喝嘛。”

“李清照我怕是也当不了,实在是没有酒量。还是你们当记者的厉害,我接触过的记者基本上都很能喝酒。”夏书海说,“我天生不能喝酒,而且从小我父亲就告诫我们不许喝酒、不许赌博。”

“夏总是个儒商,看起来更像学者,不像商人。”江珠说,“八年前我在报社工作的时候,和您接触过,当时我们主任请您吃饭,他和您是大学同学。”

“哦,我想起来了!那时你像个中学生,特别显小。我同学鹏程说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有文采。”夏书海真诚地说,“这么多年你没啥变化,看起来还是那么青春。”

江珠说:“可能是因为在大学工作,接触到的都是年轻人,所以看着比实际年龄小。”

正在边聊天边等上菜,董梅的手机响了,她说了声“不好意思”,就走了出去。江珠给夏书海续完茶之后说:“我曾经给您发过一条短信,没有署名,您还问我是谁,我说是一位老友。”

“原来是你!”夏书海惊讶地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接着说,“那天我收到一条短信:‘夏总,知道您回来了,为您高兴。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您,无论您是腰缠万贯,还是一无所有,在我心中您都是最优秀的。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苦难能够丰富人生,相信您能够战胜困难,再创辉煌。’我回了短信:‘谢谢!哪位?’又收到对方的回信:‘一介书生,一位老友。’当时我特别感动,也很纳闷究竟是哪位朋友。号码是陌生的,怎么也猜不出发短信的是谁,今天终于揭开谜底了。谢谢你,江珠,有时间到我办公室喝茶。”

“夏总,您是个传奇,您一定会再创奇迹。”江珠认真地说,“有时候我想,我要是作家,就以您的经历为素材写本书。”

夏书海高兴地说:“江珠,咱们想到一起了。我也曾经想过,将来找个作家,把我的经历讲给他听,当小说素材。通过我曲折的人生经历,说明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只是很多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只能等到事业重现辉煌的时候再实践这个想法了。”

两人正说着话,菜上来了,董梅也进来了,她说:“无酒不成席,夏总你俩都不喝酒,要不,咱们喝点儿红酒吧。”“董姐想得真周到,喝红酒好,我平时一个人的时候,也喜欢弄俩小菜,一杯红酒,慢慢品。”江珠说,“我不喜欢人多的时候喝酒,倒是喜欢一个人品酒。”夏书海说:“人多喝酒是负担,自己喝酒是品味,你这样才是会生活。”“妹妹,看夏总多欣赏你呀,夸你文章写得好,夸你会生活,明儿个你帮夏总写书吧。”董梅快言快语地说着,动作麻利地开瓶斟酒,没有注意到江珠微微发红的脸色。江珠有一种被人窥探到秘密的羞赧,忍不住悄悄地瞟了夏书海一眼,他们目光相遇,她赶紧低下头……夏书海对董梅说:“我也欣赏你呀,咱们认识也有十来年了,每年都要聚几次,这次为啥不让薛局长参加了?”董梅说:“老薛出差了,他刚才打电话交代,让我代表他多敬你两杯呢。”

董梅说话快、反应快,在各种场合,她都是焦点人物,大家都会被她的热情感染,因此朋友们有应酬都会喊她。她自己也爱应酬,哪天没有一两场应酬,似乎就觉得生活变了样了。为了保持生活的激情,她也经常设宴邀请朋友。她的朋友很多,各行各业都有,每个人都佩服她的社交能力,她似乎有那种初次见面就把对方变成朋友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一种女性魅力。

夏书海笑笑说:“那我也请你给薛局长捎两杯吧。”江珠听了这话,笑了,她觉得他反应也挺快的。董梅说:“夏总,我得好好感谢你,这些年你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大支持,还有盛翔集团的田总,对我帮助也很大,我心里真的很感激你们。”她说着,给夏书海端了杯酒,她自己也端了杯酒,又说道:“夏总,我敬你一杯,别的不说,你需要我出力跑腿,只要一个电话,我二十四小时随叫随到。”说着,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酒,她说:“我先干为敬,夏总你慢慢喝。珠珠,轮到你了,你也和夏总碰一杯,你俩可都得干了。”“谢谢董记者,我开着车呢,实在不便饮酒,就以茶代酒吧。”夏书海说着和江珠碰了一下杯子,慢慢地喝了一小口。

过了一会儿,董梅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站起身对他们说:“你们先聊着,吃着饭,我去隔壁给梁部长敬个酒,刚才在外面碰到他了,他也在这边吃饭。”江珠说:“董姐,咱们喝的是红酒,你到那边可不能喝白酒了,混着喝,容易醉,酒喝多了也伤身。”董梅说:“没事,你放心吧妹妹,我只敬酒,那边都是领导,不去不合适,我敬了酒就回来。夏总,让我妹妹陪着你慢慢喝,我先失陪了。”夏书海摆摆手说:“没关系,你去吧。”室内,又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他们边吃边聊……

江珠从包里拿出一个档案袋,对夏书海说:“这是我大学同学写的两本有关童年的书,文字朴实,插图精美,送给您。”夏书海道了谢,接过档案袋,从里面掏出书,认真地翻看着。他笑着说:“光看这书名就叫人想读,《小时候》,每个人都有小时候。还有这本《豌豆花开了》,名字起得多美好啊。看着这些插图,就想起了我的童年。”他很珍惜地把书装进档案袋,真诚地说:“江珠,谢谢你送我的书,回去我再认真拜读。”

因为这两本书,夏书海说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白河滩、芦苇荡、蛮荆坡……这些美丽的、像画一样的场景,经常在他的梦中飘荡。在梦中,他依稀还是那个在白河滩洗澡、捉鱼,在芦苇丛寻觅野鸭蛋,在蛮荆坡上摘果子,在镇上喝胡辣汤的乡村孩子……

白河滩的芦苇荡就像一面巨大的绿帷幕,在风中摇摆,好像在欢快地舞蹈。一群野鸭从芦苇荡里惊叫着逃开,风停了,那绿帷幕也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一根根芦苇站得笔直,就像身穿绿纱的窈窕淑女羞涩地站在河床中央。芦苇的美,是那种令人一见倾心的美。不只是大人孩子喜欢芦苇,连那些鸟儿、鱼儿也都喜欢围绕在芦苇周围,野鸭更是把芦苇荡当作它们的家园,在那里繁衍生息。它们不知道,那些淘气顽劣的乡村孩子,常常把它们下的蛋送进肚子里,把它们的后代变成他们的美味。尽管如此,繁殖能力较强的野鸭,并没有因此而绝种,每年仍有不少小野鸭来到人间,跟着它们的妈妈继续在芦苇荡里生活。

村子西边有个小山坡,就像鼓起的大馒头,人们都叫它蛮荆坡。山坡上长满了树木,形成了一个遮天蔽日的天然森林。天气炎热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喜欢到林子里纳凉,孩子们把此处当乐园,在里边嬉戏玩耍。蛮荆坡上长着很多树木,有槐树、榆树、桐树、桑树、楝树、椿树等,还有一些果树,梨树、桃树、枣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尽管果树不多,但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爬树摘果子,在树林里做游戏,不亦乐乎。蛮荆坡上草木丰茂的地方还有野兔的足迹,这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趣味。

蛮荆坡是大自然的馈赠,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带给村民多少欢喜。坡上长满了树木,地面上满是不知名的花儿和青草,整个坡就像一个绿色的屏障,在村庄一侧伫立着。春天的时候,蛮荆坡上生机勃勃,百花竞放,梨花谢了桃花红,桃花开过槐花开。各种独属于春日的美食应有尽有,吃了香椿吃桑葚,吃了桑葚吃槐花,槐花吃罢还有杏……从春天到秋天,孩子们都能在蛮荆坡上找到好吃的,蛮荆坡就像一位慈爱而富有的母亲,向村庄的孩子们捧上自己的一切。

秋天,树叶凋零,地面上的草也都成了黄色。孩子们在蛮荆坡上打红枣、摘柿子、捡核桃……疯玩嬉戏中,惊动了藏在草丛中的兔子,兔子一跃而起,在坡上跳跃着逃窜,被眼尖的孩子发现。他大叫一声:“兔子,兔子!”听到喊声,孩子们瞬间把注意力转移到兔子身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追赶兔子。在他们“抓兔子,抓兔子”的吆喝声中,田间劳作的大人们也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在田间、在坡上、在草丛旁,疲劳的兔子无处藏身,终于被人们逮住。兔子肉是当时孩子们最解馋的食物,偶尔还能抓到几只野鸡,尽管这样的机遇并不多,但也是蛮荆坡给村民们的馈赠。

在夏书海的记忆中,蛮荆坡不但美丽,而且非常富有,那里总有无穷无尽的乐趣,还有随时可以果腹的食物。蛮荆坡很大,四周是茂密的树木,林子里有很多野花和野菜。马齿苋、野豌豆、刺角芽、车前草、蒲公英等,在嫩芽时期采下,用开水焯后,放上油盐拌一拌就可以当菜吃。

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野果,蛇莓、地榆、酢浆草、龙葵等都可以吃。酢浆草的叶子和白车轴草类似,是心形的,每个花径上都有一朵黄色的小花,花儿凋谢后就成了果实,吃起来特别酸,孩子们都叫它“酸酒缸”,吃的时候都被酸得闭上了眼睛。

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吃龙葵。龙葵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黑紫色时就表示成熟了,吃起来酸甜可口。成熟的龙葵果实和葡萄有些像,所以龙葵也被人们称作“野葡萄”。

蛇莓的样子很像樱桃,看起来很好吃,但不甜。因其水分大,玩累了吃一些可以解渴,所以也很受欢迎。

野蘑菇、木耳也经常有,采摘下来拿回家可以做成美食……只要去寻找,总能在蛮荆坡上收获你想要的,有时候还会有惊喜,比如捡到一块风干的柿饼、几枚落在草丛中的核桃或干枣。

令夏书海感到遗憾的是,他童年时期的乐园蛮荆坡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不知是人为的破坏,还是大自然的变化,总之那片茂密的树林已经不复存在,消失得令人感到惊讶,仿佛它不曾出现过一样。大自然有时候是美丽的,有时候又是冷酷的。

白河滩、芦苇荡、蛮荆坡,这三个夏书海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地方,如今有的已经变了模样,有的再也寻不到印迹了。就像那些已经逝去的岁月一样,只留下点点记忆在心中荡漾。那些美丽的记忆,是他童年生活中的唯美碎片,他将故乡的那些美丽镶嵌在脑海里,就像收藏自己最喜欢的古玩,时时拿出来欣赏。

江珠听得很入迷,她望着夏书海的眼睛真诚地说:“您讲得多有诗意啊,令人心向往之。”夏书海赶紧说:“过奖,过奖,我是见了文化人,才说这些心里话的,我心里最敬佩最欣赏的就是你们这些文化人。”

董梅从隔壁回来时,已经腿脚不稳,说话也不利索了,她说:“夏总,刚才我在那边碰到你一个熟人,说起你的事,我心里真为你打抱不平,那朱金芳真不是个东西,把你害惨了,要不,我找人修理她一顿,给你出出气。”

夏书海淡淡地说:“事情都过去了,我和她已经离婚了,千万别干傻事。”

“夏总,你也太有度量了,要是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董梅说着说着,就趴在桌子上不吭声了。

江珠说:“她喝多了,我出去找代驾。”“不用了,我已经跟我侄子联系了,他很快就过来,先把她送回去,再送你。”夏书海说。

江珠说:“不好意思啊,董姐今天太激动了,没有陪好您。”

夏书海说:“无妨,董记者是性情中人。今天来看,你俩的性格还真是不同。”

江珠说:“我们性格迥异,我喜欢静,喜欢独处,喜欢读书、画画,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董姐热情好动,喜欢热闹。但我们也有相似的地方,都心地善良,对人真诚。”

“我也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只是现在看书成了奢侈,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回到家还要管两个孩子,有时候真是力不从心、身不由己。”夏书海说,“我羡慕读书人,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江珠说:“是啊,我也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还是世界上最美的享受。”

夏书海说:“读书是一种学习途径,热爱读书的人,都是很上进的人,今天真高兴与你相遇。”

江珠低声说:“我也是。”与他相逢,她心里是欢喜的。

午餐结束,回到家,江珠躺在床上,本来想午休,但兴奋得睡不着。她下床翻书,找了些他家乡的地方文献阅读。她想了解他出生的那个地方究竟有多少历史和故事,他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想通过这些,了解他、走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