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的无情胜有情

12
贾政的无情胜有情

《红楼梦》里,贾宝玉一听说父亲贾政叫自己,就或是浑身不自在,或像头上打了一个焦雷,或像扭股糖一样忐忑不安。这都来自于贾政平时的严厉刻板。有人评论《红楼梦》里的贾政道貌岸然、假正经,实则未必。认真读《红楼梦》,会发现贾政有丰富的官场经验,有对家族兴衰的忧思,有对儿女未来的焦虑,只不过无力回天,所以有时用喝酒、吟诗、清谈来麻醉自己,便让人看来为官懦弱、为人迂腐、为父严苛,一副呆板的嘴脸。

通观全书,贾政干的最不正经的事,就是推荐了贾雨村。在贾政、王子腾的提携下,贾雨村最后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最后,即将沦陷的贾家在贾雨村的推动下,加速走向毁灭。

书中介绍,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父亲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后升为工部员外郎。

书中第三、四回介绍:贾政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虽然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但是族大人多,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况且贾政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贾家的荣国府老大贾赦,袭了祖宗的官职,为一等将军,名赦,字恩候。但用贾母的话说,贾赦放着官也不好好做,整天喝酒,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着身子也不好好保养。贾家族长宁国府贾珍世袭了父亲贾敬的官职,而贾敬一味喜欢静修,远离贾府是非之地。贾珍在宁国府一手遮天,无人敢管。如此看来,每天看书下棋,与清客喝酒吟诗,只有一个正牌老婆王夫人和两个姨娘的贾政算是贾府的清流,一枝独秀。

但如今的贾府,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宁国府长孙贾蓉的媳妇秦可卿的一场葬礼,惊动了京都上上下下。

给秦可卿选棺材板时,贾珍千挑万选,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最后在薛蟠处寻得了一副板,叫作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万年不坏。

贾政劝贾珍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如此看来,贾政的为人处事还是比较谨慎的,有政治头脑与官场经验。

极力遵守、践行着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法规的贾政,注重修身养性,对仕途小心谨慎,对家族尽力维护,对儿女谆谆诱导,尽人事、听天命,恪守着中庸之道。

元妃省亲时,说那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见到贾母、王夫人哭,见到亲戚姊妹哭,见到宝玉哭,隔帘听到贾政的声音也哭,对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政马上诚惶诚恐,一面以臣下身份告诉元妃:“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

一面表示对皇上的感恩:“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

一面叮嘱元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省亲本是“上锡天恩,下昭祖德”,炫耀、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能一个劲哭诉。贾政及时告诫,可元妃临别时仍是满眼滚泪。本是说好了的如果天恩允许,仍可归省,可元春一去,再也没有机会出宫。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看似是贾政冷酷无情,要打死、勒死宝玉,实则是宝玉陷入了官场权力之争,危及贾府的未来。蒋玉菡本是忠顺王驾前承奉之人,却也与北静王来往,而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以北静王为首的王公子孙不可胜数,却不见忠顺王的踪影。用贾政的话说,贾府一向不与忠顺王府来往。而北静王赏给蒋玉菡的汗巾子却系在了宝玉腰上,说明宝玉介入了北静王与忠顺王之争。难怪忠顺王府只派了一个长史官来贾府要人,说明拥有实权的忠顺王丝毫没有把所谓的皇亲国戚放在眼里。也难怪贾政说宝玉: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如今祸及于我。实则也是祸及贾家及宫里的元妃。长史官去后,贾政吩咐家人:“堵起嘴来,着实打死!”但听到贾母、王夫人的哭诉,又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为了延续贾府的世代荣耀,贾政不仅关心宝玉、贾环、贾兰的成长,也关心贾府众女儿未来的命运。书中第二十二回,元宵节猜灯谜。元妃的谜底是爆竹,迎春的是算盘,探春的是风筝,惜春的是佛前海灯,宝钗的是更香。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等看到宝钗的更香,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贾政不仅是严父,也是慈父,看似无情却有情。他对贾珠的死追悔莫及,对远在宫中的元春满心牵挂,对贾母对宝玉的溺爱无可奈何,对庶出的贾环一视同仁,对隔辈的贾兰关爱有加,对贾府女孩们的关切之心溢于言表。对于迎春婚配孙绍祖一事,贾政深恶孙家并非诗礼名族之裔,进行阻谏。

在教育儿女上,贾政也懂得因材施教。他知道宝玉不爱读书,但听说宝玉在诗词上有些偏才,便要宝玉大观园题对试才情。宝玉不爱见士大夫,每次贾雨村来,贾政便让宝玉相陪,为其创造与士大夫接触的机会。

书中第七十八回,贾政特地要宝玉、贾环、贾兰为姽婳做挽诗,以试各自的才情。对于贾家未来的三个生力军——宝玉、贾环与贾兰,贾政认为:贾环和贾兰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

因为贾母溺爱宝玉,所以不能以举业相逼,但宝玉在诗词歌赋上富有才情,也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贾兰、贾环要走科举之路,就要兼备宝玉的才情,所以每欲作诗,贾政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

日渐年迈的贾政,虽然对名利仕途已经心灰意冷,但仍对子侄辈们规以正路,希望贾家这棵大树能够继续枝繁叶茂,得以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