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的沦陷

38
贾雨村的沦陷
一
贾雨村是从“轻轻”开始的沦陷。
书中第三回说到,跟随林黛玉进京的贾雨村带着林如海的推荐信,带着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书中写道:“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十年寒窗苦读的贾雨村,需要甄士隐资助的五十两银子和两件冬衣才能进京赶考。而此时的贾府,只是通过一番运作就让考上进士,做官不到一年就被上司以“生情狡猾,善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参了一本,被罢官的贾雨村重返了官场。
这种震撼是无法言喻的,贾雨村也开始认真考虑自己将来的命运与前途,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步步高升,如何成为官场的常青树。
二
书中第四回,号称“金陵一霸”的薛蟠来到贾府,只住了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却被引诱得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贾雨村与薛蟠的经历如出一辙,经过贾府的改造从而“脱胎换骨”,忘记了初心,忘记了读书人的仁义礼智信,欺上瞒下,攀龙附凤,成为贪官酷吏。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讲的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的登场值得玩味。按照作者一贯的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写法,贾雨村是《红楼梦》中另一条线索的代表性人物。《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发展是一条线索;封建大家族挥霍奢侈,腐朽堕落,后继无人,家族灭亡是一条线索;而官场的腐败导致的社会黑暗,是小说的另一条发展线索,这条线索的代表人物就是贾雨村。
对出生于诗书仕宦之族,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一身一口,想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穷儒贾雨村来说,出人头地的理想大于一切。难怪在甄士隐资助了五十两银子和两件冬衣后,贾雨村连当面辞别都来不及说,三更天回到住处,五更天就出发了。
三
向往理想的脚步是坚定的,实现理想的信心也是坚定的。这份坚定来自贾雨村的才华与胸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中秋佳节,姑苏城内本地望族甄士隐,邀请寄住在隔壁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饮酒。两人“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才情于此,贾雨村还长了个正人君子的模样,这个模样也助了他一臂之力。敝巾旧服,虽是贫窘,但没有潦倒之相,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后来书中第三回,贾政见到贾雨村时再次提到其“相貌魁伟,言语不俗”。
五更起身,走在进京赶考路上的贾雨村还心怀一份甜蜜与忐忑,那就是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的回眸一瞥。这一回眸更激发了贾雨村心中的斗志,前方的路虽然迷茫,但只许胜不准败。昔日的贫窘之人,寄人篱下,如今也有了红颜知己,正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一厢情愿、想入非非的贾雨村,凭着这份忐忑和念想走进了考场。
四
可刚入仕途经济之道的贾雨村是个愣头青,虽有才干,却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坏了官场的规矩,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参了一本。皇上看后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遭到上下级的排挤,曾经的汗水和泪水只能咽进肚子里。贾雨村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装作没事人一样,一边游览好山好水,一边洞悉官场走向,一边反思揣摩为官之道,总结经验教训,等待东山再起。
曾是官场愣头青的贾雨村,在贾政等人的斡旋下,涅槃重生了。今日的贾雨村不比昨日的贾雨村,昨日的种种成就了今日的贾雨村。他懂得了当时官场的潜规则:不过是大鱼吃小鱼,不过是欺上瞒下,不过是攀附权贵,不过是恃强凌弱,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当贾雨村明白了这些潜规则的时候,“完美”地交上了他复职后的第一份答卷。
那就是薛蟠杀冯公子一案。
如今且说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拘原告来审。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先已得了我家的银子,我家小爷原说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门。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了,去找拿卖主,夺取丫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无影无踪,只剩了几个局外之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
冯家人真以为碰上了青天大老爷,可只猜中了开头,并没有猜中结果,人财两空的冯家只得了几两烧埋银子。冯家人做梦也想不到,“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原来只是空话,就如同堂上坐的青天大老爷,空有一副正人君子的皮囊,实则干的却是徇私枉法的勾当。
如果冯家人知道堂下跪着的被人贩子卖来卖去的丫头甄英莲的来历,心里就会得到稍稍的宽慰,那是堂上大老爷昔日恩人失散多年的女儿,对待恩人尚且如此,何况路人。
五
困顿时期的五十两银子和两件冬衣的恩惠,很快就被昔日他乡故知小沙弥、今日门子拿出的官场“护身符”击得溃不成军。贾雨村仅有的一点良知也被曾经的穷困潦倒和革职罢官彻底抹杀了。
按照门子的示意,贾雨村胡乱判了此案,又急忙修书两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那个门子本以为通过此事,可以被新老爷高看一眼。不料,贾雨村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到底寻了门子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通过对这个案子的处理,贾雨村不仅通过了上层主子们的考试,攀附上了贾家这棵大树,还依靠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步步高升,完成了人生关键时期的一次华丽转身,从此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
书中第五十三回介绍:离年日近,王子腾升为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贾雨村彻底校正了自己原来的方向标:只要上面的主子喜欢,能保住官位,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做。因此,为了几把扇子,坑得石呆子倾家荡产、不知死活。就连平儿都骂他是半路途中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
贾雨村的沦陷是封建末世的沦陷,也是《红楼梦》所要表现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主题的一副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