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对比描写

43
《红楼梦》中的对比描写
语言是需要有天赋的人来掌握的。为什么对一件事有人能够准确表达,而有人却是越说越糊涂。就如凤姐说尤氏一样,像是嘴里塞了茄子,或者是锯了嘴的葫芦,说明尤氏不仅没有像凤姐一样的胆量,也没有像凤姐一样的口才。
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得准确、简练、生动、富有情感因素,就叫口才。
《红楼梦》里,凤姐的口才人人皆知,人人佩服。凤姐说话,贾母爱听,因为凤姐不仅会奉承贾母还会逗贾母开心;王夫人爱听,因为凤姐能把一件事说得头头是道。如王夫人拿着从大观园里捡来的绣春香囊质问凤姐时,凤姐跪在地上说出了五条理由,有理有据,让王夫人相信了那个丢尽贾府当家人脸面的香囊不是凤姐的。凤姐说话也利落,说出话来像倒核桃一样(薛姨妈的话)。每逢节日宴席上,丫鬟、婆子都爱听凤姐讲笑话,因为凤姐的肚子里有无限的新鲜话。
曹雪芹倾力塑造了王熙凤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对话等描写,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近三百年来占据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书中的其他人物莫不如此。作者通过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艺术形象,个性鲜明,经久流传。这与作者的语言天赋和语言组织能力是分不开的。
《红楼梦》是个悲剧故事,补天无才,家族没落,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作者偏要在书中用喜乐的氛围演示这一悲剧的走向与结局,让读者怀着一颗欲哭无泪的心去品读书中的衰落、死亡、无奈,品读作者含辛酸之泪写成的此书,表面上是公子与红装,实际是白骨如山,你唱罢来我登场。
通过喜乐氛围和悲剧结局对比的写法,对比强烈,落差巨大,效果显著。如同从春风拂面的春天跌入寒风刺骨的冬天;如同从“金满箱,银满箱”转眼成为乞丐遭人谤;如同贾宝玉从太虚幻境的温柔乡中,突然遇到一夜叉般怪物扑面而来,让读者绷紧心弦,引起共鸣,产生警醒与思索,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对人生与世事无常发出怀疑与感叹。
在《红楼梦》中,这种悲喜交加的对比描写随处可见。
在人物的际遇上,有宝玉初见黛玉一见钟情的欢喜,就有宝玉因为黛玉没有玉而摔玉的失望;有元春升为贵妃的荣耀,就有元春生活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忧愁悲苦;迎春、探春、惜春虽然生活在侯门望族,却身世凄凉,不是庶出,就是缺少亲情关爱;而有亲情的关爱如宝玉像凤凰一样被众人捧在手心里,却娶不到称心如意的林妹妹。
在小说的发展线索上,有木石姻缘,就有金玉良缘来对立比照;有甄宝玉的隐线线索,就有贾宝玉的明线演示。
在人情世故上,有贾府的显赫和奢侈,就有刘姥姥的贫穷窘迫;有尤二姐的温柔和顺,就有凤姐的奸诈狠毒。
《红楼梦》中,善与恶、美与丑、青春与毁灭、盛极与衰亡,总是相比相伴。书中到底出现过多少有趣的事、喜乐的场面,恐怕要花心思去统计一下。《红楼梦》通篇,笑声数不胜数,可这些表面欢声笑语的背后,隐藏着凄凉悲惨的另一面。
第四十七回,贾赦要娶鸳鸯,贾母气得浑身发抖。凤姐、薛姨妈等陪贾母打牌,凤姐为了逗贾母开心,故意输钱不给,贾母便命小丫头子:“把他那一吊钱都拿过来。”凤姐拉着薛姨妈,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小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说未完,引得贾母、众人笑个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贾母笑得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推着鸳鸯,叫:“快撕他的嘴!”
主子们畅快的大笑,背后是女奴鸳鸯凄凉的未来。鸳鸯发下的关于未来人生大事的毒誓: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只是感动了主子们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书中第三回,凤姐初见林黛玉,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凤姐见风使舵的笑,对比的是六岁的林黛玉抛父进京、寄人篱下的悲凉命运。
凤姐和宝玉被马道婆施魇魔法,被一僧一道救助后,一日好似一日,渐渐醒来,知道饿了,贾母、王夫人才放心了。众姊妹都在外间听消息。黛玉先念了一声佛,宝钗笑而不言。惜春道:“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宝钗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宝钗心怀叵测的笑背后,是她的横刀夺爱、虚情假意和精致的算计。
书中最可笑的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吃饭的时候,鼓起腮帮子说了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
侯门贵妇和小姐们的笑,对照的是七十五岁的刘姥姥丢掉尊严,投亲靠友、装傻卖萌的无奈。
不论是发自内心的欢笑,还是强颜欢笑,作者都用不着痕迹、客观的描述来表现,用一颗赤子之心描述着发生在贾府的一人一物、一动一静、一兴一衰,隔着时空向人们传递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千古兴亡事。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表现效果。
运用不动声色的对比描写,不仅烘托了气氛,突出了主题,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让读者看到了性格直率却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看到了随顺守拙却又圆滑算计的薛宝钗;看到了嘴上一盆火,脚下使绊子的王熙凤;看到了表面慈悲实则冷酷的王夫人,从而实现人物的形象化、个性化、典型化。
《红楼梦》的作者是汉语言的大师,具有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书中大量的诗词歌赋、大量的心理描写、大量的意境描写、大量的对话描写,同样让后人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