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几场官司

42
《红楼梦》中的几场官司
一
《红楼梦》中的第一场官司就在书中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经过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及贾政的推荐提拔,贾雨村重返官场,遇到的第一场官司就是薛蟠为争买一个丫头,打死了公子冯渊。这薛蟠是薛姨妈的独子,薛姨妈又与贾政的夫人王夫人是亲姊妹,是九省统制王子腾的亲妹妹,这让贾雨村左右为难。后来,在昔日葫芦庙的小沙弥、今日的门子的启发说服下,贾雨村乱判了薛蟠杀人一案,杀人者薛蟠一丝毫毛都没伤到,连面都没看到,不过多赔了冯家几两烧埋的银子就了结了此案。
这场官司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其中的情节、噱头很多,不仅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败,也借此案揭露了贾雨村的忘恩负义与道貌岸然。
书中第四回介绍:在门子的指点下,第二天,贾雨村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只能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门子暗中调停,令薛家报个“暴病身亡”,令其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
至于门子指点的扶鸾请仙,只说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应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这样荒谬的做法在大堂之上是否被采用,书中并没有详说。
门子曾是葫芦庙的小沙弥,也曾抱过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此时不仅不出手相救,反而为迎合贾雨村而落井下石,显露了这类人的趋炎附势、薄情寡意。
所谓的门子,在清朝袁枚《随园随笔》中云:“今称府县侍茶者曰门子。”清朝赵翼《郂余丛考》亦云:“今世所谓门子,乃牙(衙)署中侍茶捧衣之贱役也。”一个衙门里端茶捧衣之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之人,却熟知官场运营规则,熟知当时的四大家族相互扶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知道如何徇私枉法、营私舞弊、欺上瞒下、愚弄百姓,可见当时官僚体系的腐败和人心的堕落。
二
《红楼梦》的第二场官司是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缘由是尼姑净虚受人之托,找到凤姐。原来是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大财主张家的小姐金哥,李衙内想要娶金哥,于是打发人去张家求亲。不曾想,数日前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聘定,并且已经接受了守备家的聘礼。李衙内知道后非但不依,反而一定要娶回金哥。守备家听说后,愤怒不已,偏不肯退婚。两家为争金哥大闹起来,最终打起了官司。
张家惧怕长安府府尹家的权势,又想与之攀亲,因此派人进京来寻门路,希望能退掉守备家的聘礼,这才找到了铁槛寺的老尼。
老尼净虚先是用好处加以引诱:如今的长安节度云光老爷与贾府关系最亲近,麻烦府上发一封书信过去,求云光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能把婚退掉,张家愿倾家孝敬。然后又使用激将法:“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象咱们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在老尼的引诱和激将下,王熙凤要价三千两银子揽下了此事。随后,凤姐派心腹家人旺儿找了个撰写文稿的人,假托贾琏的意思修书一封,托长安节度使云光办理,逼迫守备家收回聘礼。
故事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守备家忍气吞声地收回了之前的聘礼。谁曾想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多情多义的女儿。金哥闻得父母退了聘礼,便用一条麻绳悄悄地自缢了。那守备之子也是个重情重义的,听闻金哥自缢了,也便投河死了,以不负金哥。
有人会说,是王熙凤贪图那三千两银子害死了两条人命。试想,如果王熙凤不插手,还有李熙凤、赵熙凤、张熙凤插手,就连门子、尼姑这种生活在当时社会底层的人都能在官场呼风唤雨、钻营牟利,说明当时官场腐败已如朽木一般,生满了蛀虫,离“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已不远了。
三
由王熙凤经手的另一场官司看起来却像是小儿过家家。“今日恼了,明日好了”,堂堂官府为了妇人争风吃醋而受驱使奔走。
话要从贾琏偷娶尤二姐说起。那尤二姐幼时原是定了亲的,未婚夫名叫张华。后来张家家道败落,连饭都吃不上,哪来的钱娶媳妇。
贾琏为了娶尤二姐为二奶奶,逼迫张华退亲。张家虽然不愿意,但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拿了尤老娘的十两银子,两家亲事算是了结了。
王熙凤知道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气得火冒三丈、醋意大发,于是便着手报复。凤姐知道了尤二姐的底细后,便找到了张华,指使家人给了张华二十两银子,指示他写张状子去都察院告状,状子上就写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话。凤姐要借张华这么一闹让贾琏丢脸,也让帮助贾琏娶尤二姐的贾珍、贾蓉丢脸,出出自己的这口恶气。
凤姐又派人拿了三百两银子去都察院打点,让都察院只是虚张声势吓唬而已,并不真的断案拿人。都察院深知其中原委,收了赃银,次日升堂的时候便认定张华系无赖,因拖欠了贾府银两,枉捏虚词,诬赖良人,遂将张华打了一顿赶出了衙门。
可王熙凤仍不肯罢休,再次挑唆张华,又给了张华许多赔送和安家银子,让他再去都察院起诉,要求讨回原妻尤二姐。同时凤姐又透露消息给都察院,让都察院受理此案,并将尤二姐退回给张华。于是都察院判令:“张华所欠贾宅之银,令其限内按数交还;其所定之亲,仍令其有力时娶回。”
还是贾珍、贾蓉从中斡旋,又许了张家银子,又威逼恐吓:“你如今既有许多银子,何必定要原人。若只管执定主意,岂不怕爷们一怒,寻出个由头,你死无葬身之地。你有了银子,回家去什么好人寻不出来。你若走时,还赏你些路费。”通过官司得了百金的张华父子,次日起了个五更,便回原籍去了。
看来好笑,堂堂都察院成了官家太太泄私愤、争风吃醋的“提线木偶”,谁有钱,就为谁驱使。凤姐送来钱,被凤姐驱使;贾珍送来钱,被贾珍驱使。混淆是非,朝判夕改,全心全意为贾家服务。
这是因为当时贾家气焰熏天,外有九省统制王子腾;内有朝廷命官,贾赦、贾政、贾珍;宫中还有贵妃娘娘贾元春。难怪凤姐命旺儿告诉张华,就是告贾家谋反也没事的。
衙门司法只是享有特权的贾家御用的工具,哪里还有当官为民做主的影子。
四
《红楼梦》中还有两场官司,没有像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和张华案那样详细地描写,而是从侧面写出贾府草菅人命、恃强凌弱的丑恶嘴脸。那就是鲍二媳妇吊死案和石呆子案。
书中第四十四回,贾母替凤姐过生日,赶上人又齐全,料着又没事,大家好生乐一日。不料乐极生悲,贾琏趁凤姐坐席之时,拿了两块银子和两根簪子、两匹缎子打发丫鬟送给贾府的下人鲍二家的媳妇,要和鲍二家的办成好事。不料凤姐喝多了酒从席上撤下来回房换衣服,与平儿撞到了贾琏的好事,于是凤姐醋意大发,四人大打出手,闹到贾母那里。通过贾母等人的调和,贾琏、凤姐、平儿和好,鲍二家的却因为羞愧或者害怕主子报复,上吊身亡。
管家林之孝家的回凤姐道:“鲍二媳妇吊死了,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呢。”凤姐笑道:“这倒好了,我正想要打官司呢!”林之孝家的道:“我才和众人劝了他们,又威吓了一阵,又许了他几个钱,也就依了。”凤姐道:“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只管叫他去告。也不许劝他,也不用震吓他,只管让他告去。告不成,倒问他个‘以尸讹诈’!”还是贾琏和林之孝商议,着人去作好作歹,许了二百两银子发送才罢。贾琏生恐有变,又命人去和王子腾说,将番役仵作人等叫了几名来,帮着办丧事。鲍二家的娘家人见了如此,纵要复辨亦不敢辨,只得忍气吞声罢了。贾琏又安慰鲍二说:“另日再挑个好媳妇给你。”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
石呆子案则由贾赦引出。
书中第四十八回写平儿向宝钗讨棒疮药:“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
贾赦为了谋夺石呆子的古扇,借贾雨村之手,把石呆子弄得倾家荡产、不知死活,暴露了当时官场上贪官污吏相互庇护、鱼肉百姓、穷凶极恶的丑陋面目。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写尽人间百态。其中对几场官司的描写,揭露了当时官场的种种黑暗与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特权阶层的腐化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