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香菱的善良

36
香菱的善良

香菱的人生是悲惨的,也是短暂的。位于薄命司副册第一位的香菱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直到第八十回,香菱的命运走向还没有完结。从五岁被拐,到在薛家做妾,到被夏金桂凌辱折磨,最后至死,用“悲惨”二字来形容香菱坎坷的命运并不过分。

尽管命运坎坷,但香菱的人生也是有亮色的。这亮色是悲惨人生中的一丝曙光,是薄凉世界中的一抹温馨,是短暂生命中的片刻辉煌。有了这抹亮色,香菱的悲惨人生才有了诗情画意,有了浪漫情怀,有了悲中苦、苦中甜。

作为薛家买来的奴婢,香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甚至生死。可作为乡宦之家出身的香菱凭着天资与善良,苦中作乐,拓展了人生的宽度,增添了诗情与画意。

香菱的善良源于家传。父亲甄士隐秉性恬淡,母亲性情贤淑。由于心不设防,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父亲甄士隐资助了借住在葫芦庙里的一个名叫贾雨村的穷儒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只是出于好心,出于惜才爱才之心,并没想得到回报。

这个当年在自己家吃完喝完还带走银子的穷儒考取功名后,做了一方之地的父母官。明明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明明知道跪在眼前的女子就是曾经资助他考取功名的甄士隐被拐的女儿,但他却乱判葫芦案,只想讨好当时的薛家,从而攀上“贾、史、王、薛”这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四大家族,任凭无辜的恩人之女香菱或死或活。从此香菱被逼上另一条悲惨之路,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公子薛蟠买去做妾,逃出了狼窝又落入了虎口。

一场大火,甄家被烧成一片瓦砾场,甄士隐只能投奔岳父,但遇人不淑,被岳父半哄半赚,骗走了钱财,急愤悲痛,贫病交加。在跛足道人的点拨下,甄士隐参悟了人生,注解了《好了歌》,明白了世事的无常变化,抛下家里的妻子、俊俏的丫鬟、思念的女儿,随和尚道士而去。

被卖到薛家的香菱,却从另一个角度参透了生命的本质。当周瑞家的问她,是否还记得父母是谁、家在哪里、今年几岁了的时候,香菱统统摇头,回答不记得了。

可是拥有幸福童年的香菱,怎么会忘记母亲慈祥的面容、父亲温暖的怀抱,还有那个看灯的夜晚,自己是如何被一双陌生的大手捂着嘴巴,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哭过、叫过,可换来的是一顿顿的毒打?怎么会忘记对自己一见倾心的冯公子,这个稍稍给了自己一点安慰、一点希望的男子?怎么会忘记大堂上那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在自己家里被父亲待为座上宾,喝酒吟诗,最后还给了盘缠,去求取了功名的人?怎么会忘记当初庙里的那个小沙弥,经常对自己露出调皮的笑容,从父亲的怀里接过自己,想方设法博得自己一笑的人?可是人心难测,命运多变,从前的所有记忆,苦难的、幸福的、悲愤的、惋惜的都已经过去了,只有将它们埋葬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因此,来到贾府,温柔安静、天真纯洁的香菱为人行事与别的女孩不同,她以自己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好名声。

成为薛蟠之妾后,没几天也被看作是马棚风一样,可是香菱依然以不变的心来应对着世事的变化。

善良对于香菱来说,就像一把避难的利器:任凭命运虐我千万遍,我心依然不变。

薛蟠不仅好女色,还好男色。在学堂里,挑逗长相好看的香怜、玉爱;在酒席上撩拨柳湘莲。薛蟠被柳湘莲暴打后,被贾蓉等抬到家里,香菱却哭肿了眼睛。

善良使得香菱的人生不设防。试看《红楼梦》里,主子防着奴才,奴才算计着主子;妻子防备着丈夫,丈夫背叛着妻子;侍妾冷眼旁观着正妻,正妻压制着侍妾。而香菱,凭着善良,没有人格扭曲,没有沉沦堕落,没有自甘下贱,没有阴险算计,内心依旧光明灿烂,品格依然纯真高尚。

善良是香菱抵挡不幸往事的壁垒,也是招来磨难不幸的灵幡。薛蟠娶夏金桂时,香菱比谁都忙,比薛蟠还要急十倍,以为新奶奶一来,自己就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担。听说新奶奶也是个读书识字的,庆幸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个诗人。

可没想到,新奶奶只把自己当作人,把别人都当作粪土,辖制了丈夫薛蟠,挑衅婆婆薛姨妈,看到薛蟠身边有这么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夏金桂用尽种种办法来折磨香菱,以致于香菱“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天性善良的香菱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知,也赢得了黛玉对她的青睐。这两个苦命的少女身世相同,都无父无母,凭借着一根稻草在人世间挣扎沉浮,面对着每日的风刀霜剑。

对香菱而言,醉心学诗是一种遗忘,不再纠结于过去,只是活好当下每一天。沉迷作诗也是一种洒脱,生活中尽管有许多禁忌,但只能束缚了身,束缚不了心,只要心不死,希望就在。人生虽然悲苦,但总会有快乐的那一天、那一时、那一刻。

“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的香菱在大观园里被当成诗呆子。虽然在外人看来她有些呆、有些痴、有些傻,但她内心的聪慧、天生的丽质、良好的家传并没有被淹没。

千磨万难,香菱终于写出了赢得黛玉、宝玉、湘云等认可的那首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如同香菱的遭遇,千磨万难;这首诗,如同宣言,身份低贱,却心存高雅与美好;这首诗,也是香菱的憧憬,憧憬着能有一日,与爹爹和娘亲再相聚。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细细品味着香菱的判词,回想着香菱的平生遭际,不禁唏嘘伤怀:出生于仕宦之家,却落入歹人之手;天生丽质,却沦为侍妾;天性善良纯洁,却难遇良人,最后被迫害致死。正如她对自己名字的解释一样:“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小小的香菱以自己的善良带给他人清香,可是,这个世界总是有以怨报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