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元春的负累

14
元春的负累
背负着家族兴衰命运的贾元春给贾家带来过无上的荣光、耀世的显赫。殊不知,这背后却有着见不得人的心酸,更有着跌宕起伏的官场之斗和宫廷之斗。对于贾家来说,元春被封为贤德妃,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事,听到消息时“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可在权力斗争中,贾元春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被刚继承皇位的新皇随心驱使。贾家兴盛时,皇帝封元春为贤德妃,用元春拉拢四大家族及与四大家族勾结在一起的官场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皇帝坐稳了江山,有了抗衡的力量后,需要化解以北静王为首的、与四大家族勾结在一起的旧皇势力,元春就成为一枚多余的弃子,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书中第四回,贾雨村乱判葫芦案。门子告知“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不保,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并特别指出“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可门子说的只是“贾、史、薛、王”这四家在官场互相勾结照应的冰山一角。
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人们算是见识了当时的旧皇势力。书中第十四回写道:“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路祭的有:“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候。”
“四王”“八公”之首的北静王不仅亲自前来,还设了路祭,见了贾宝玉,邀请宝玉到家中见识一些高人以进学问,显示出对贾家的高看一眼。
十几岁就入宫为王后女史官的贾元春只能进,不能退。看到后宫的荣华显赫也想为父母挣得一份保障,为自己赢得一份感情和稳固的地位。可作为后宫的主人——皇帝,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皇家利益、手中的权力、江山的稳固,感情仅仅是一调味剂,或者是繁衍后代的借口,甚至是权力斗争的工具。
但贾家希望,通过作为贵妃的元春,让新皇可以永葆贾家兴旺,世代富贵。
作为新皇,一方面要赢得太上皇的信任与好感;一方面要以世上至大莫如“孝”为治国之道;一方面要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方面要笼络旧皇势力。而旧皇时期的“四王”“八公”正是可以笼络的对象。从当时后宫入手,晋封贾贵妃以及周贵人、张美人等等,也是稳定前朝局势的一种手段。晋封贾元春,起码可以稳住当时“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贾、史、薛、王”四大家族。于是,天赐良机,浩荡皇恩就落在了进宫多年的贾元春身上。
因此,元春封妃不是因为爱情。
在皇宫里孤身奋斗的贾元春,想必也是见识过后宫的一场场春梦,看惯了高楼平地起;看惯了大厦一夜倾;看惯了今日君王宠,明日冷宫藏。在人生极盛时,她领悟了登高必跌重的人生真谛。所以,在省亲时,她一面叹息贾府奢华过费,一面劝诫父母勤俭持家为上。
元春封妃,表面上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她想起每日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院,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的日子,想起皇家的森严法度和官场之争、宫廷斗争的风云变幻与冷酷无情,仍然心惊胆战,只能用哭来表达无以言表的忧愁与忐忑。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见到贾母、王夫人时,“满眼垂泪”;见过邢夫人与众姊妹后,“垂泪无言”;及至贾政帘外问安,又“隔帘含泪”;见到宝玉时,“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元春沉郁的心情与贾府花了巨资精心营造出来的玻璃世界、珠宝乾坤格格不入,与贾府上上下下期望依靠元春绵延百年世家永远荣华显赫的心情格格不入。此时的元春似乎参透了富贵已极的人生终是一场梦幻,转眼就会烟消云散。
元春的苦楚并没有触动贾家这些不争气的儿孙,反而他们的肆意妄为将一个个响亮的耳光甩向在宫中苦苦为贾家经营的元春脸上。就连见广识多的贾母也没有警觉。
宝玉私下相会承奉在忠顺王驾前做小旦的戏子蒋玉菡,使贾家卷入了官场争斗。
贾琏在国孝家孝之下,停妻再娶了尤二姐为二房奶奶。凤姐挑唆与尤二姐指腹为婚的张华告状,以此让贾琏、贾珍等没脸,以泄私愤,并告诉张华:只管去告,就是告我们贾家谋反都不怕。气焰甚是嚣张。
贾赦为了把石呆子的几把古董扇子骗到手,勾结贾雨村,以拖欠官银为由,将石呆子捉拿到官府,变卖其家产赔补,既得了扇子又坑得石呆子倾家荡产、死活不知。
书中第七十二回,凤姐刚说完梦中跟一个不认识的宫中娘娘派来的人夺一百匹锦,夏太府的小太监就来借钱。凤姐让平儿拿出两个金项圈去抵押四百两银子。那两个金项圈,书中描写: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是点翠嵌宝石的,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
元春省亲时,正月十五,百花未放。“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与当日大观园初成时的百花争艳相比,也预示着今日的繁华只是一场梦幻。
元春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脂批批注:四出戏,都是《红楼梦》这本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其中,《乞巧》暗示元春和贾府的命运与杨贵妃及其家族命运有相似处。但是贾家的命运远不及杨家的命运,元春封妃后,贾家没有一个加官晋爵的。
贾元春的判词简单地概括了她的一生:“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等封为贵妃,爬上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显赫一时后,才终于明白,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竟有着不可预料的凶险和陷阱,虽然一时成为后宫的宠妃让人羡慕不已,但高处不胜寒。等看清了涉及前朝的后宫倾轧和皇帝的嘴脸与用意,才明白所谓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红楼梦》曲中的《恨无常》说明了元春的死因。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担负着家族兴衰命运的元春似乎享受着荣华富贵,也让贾府的子孙们仰仗着权势无所不为,猖狂一时,可羽翼渐丰的新皇开始清算旧势力,东风要压倒西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一刀一刀了结,各个击破才行。
先是贾府几辈子的老亲甄家被贬,进京领罪。到王子腾累上保本推荐的贾雨村犯了事被贬,新皇已经开始逐步瓦解以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旧势力,口子被一点点撕开。
奢华过度,作恶太多,又犯了新皇的忌讳,元春的死和贾家的败落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