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低谷时,读读刘姥姥

37
人生低谷时,读读刘姥姥

黄土已经埋到脖子的刘姥姥,人到晚年,越活越孤单,丈夫死了,女儿出嫁了,只剩下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春天来了,播种的时节到了,自己也有几亩薄地,那种劳作过后的舒坦与喜悦无法言说,每天劳作后躺在炕上也是心满意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天的倭瓜种到了秋天肯定能结个大倭瓜。秋天的时候,云淡风轻,稻花飘香,庄稼人无论遇上多大的喜事都不比遇上一个丰收年来得实在。

可是刘姥姥也有担心的时候,不知唯一的女儿嫁过去过得怎样,不知小外孙和外孙女是不是有人照看,是不是丰衣足食,像那个土财主家的孩子衣食无忧。虽然惦记,但也不能总去探望女儿,俗话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自己分文没有,有时看见女婿狗儿那张渐渐拉长的脸,心里就堵得慌。

好在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有点用途,女儿、女婿因为忙不过来地里、家里的事务,来接自己去照看外孙和外孙女。

然而,女儿过得并不好,眼看冬天将近,家中孩子的冬衣还没有着落,冬天的粮食也没有储备,似有揭不开锅的光景。可是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女婿这样的年轻人,不找找穷的原因,不找找穷的出路,竟然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喝闷酒,撒酒疯。

自己活了这么大,吃的盐比他们吃的米都多,走的路比他们过的桥都多,俗话说得好:三穷三富过到老。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穷人不一定永远穷,富人也不一定永远富。有钱了就顾头不顾尾,没钱了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那银子钱也不会自己跑到家来。虽然没有收税的近亲、做官的好友,可有一句话说的好,天无绝人之路。况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什么事谋划到了,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看天意、上天的保佑。刘姥姥这样教训姑爷狗儿。

人生一世,难免会“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是常态,也是世情。

想当初,狗儿的祖上在京城做了小官,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看见金陵王家有势力,“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嘛,就跟人家连了宗,认作了子侄。二十年前,那王家也关照过狗儿他爹,如今人穷志短还拉硬屎,不肯去亲近,故疏远起来。想当初自己还去过王府一遭,他家的二小姐,也就是如今的荣国府的王夫人,着实响快会待人。如今,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她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她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就比穷人的腰还粗呢。便是没银子来,也是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不枉此一生。刘姥姥这样谋划着。

人生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来求富贵人家施舍,自己又没有给姑奶奶们打嘴的东西和给门上看门太爷的好处,那就只有舍下面子。面子又值多少钱,人活在世,该做孙子的时候就做孙子,该当大爷的时候就挺直腰杆子做大爷。

多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斡旋,刘姥姥见到了贾府的当家人凤姐。只是这凤姐正如周瑞家的说的那样能有一万个心眼子,说出的话直戳人心窝子,可句句是个理:亲戚这多年不走动了,都不认得了,论理,亲戚不该找上门来才该照应。如今家内事太杂,太太渐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你们也是有的。何况我也年轻,都不知道还有这些亲戚。况且现在的贾府比不得从前了,只是空架子,仗着祖上的庇护,勉勉强强撑门面罢了。虽说如此,也不能让你们空手而归,太太刚刚赏了二十两银子给丫头们做冬衣,如果不嫌弃就先拿着,给孩子做件冬衣罢。天也不早了,也不虚留你们了。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作了亲戚的样子。

二十两银子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凭着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家五口度过了艰难时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知过了几个春秋,家境稍好一些的刘姥姥再次向城里出发了。这次不同上次,有了撑门面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心里有了些底气。奶奶、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换换胃口。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显示出了人穷志不穷,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朴素情怀。

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目的性也很明确:只是来走个亲戚,送点东西作为昔日雪中送炭的报答。没想到得到了凤姐和贾母的挽留。

贾母要找个积古的老人聊聊天,闲得无聊的小姐、太太们想解解闷。于是,刘姥姥虽然心里慌乱,但表面还是故作镇定,讲起乡下的趣闻,没有的事也要编出来。尤其是有个九十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因为天天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本该绝后,可又得了一个雪团似的孙子的故事,说到了贾母、王夫人的心坎上。这个编来的故事表明刘姥姥有些见识,能够洞察贾母、王夫人的心中所想,进一步赢得了贾母的欢心。所以,才有了大观园里的一幕幕假戏真做。

来到大观园后,吃早饭前,鸳鸯的一番嘱咐让刘姥姥彻底明白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为了博得贾母的开心,博得太太、小姐们的一笑,如今要当个可笑之人。既然要攀高结贵,那也就顾不得颜面了,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何况一个乡下老婆婆。当凤姐将一盘子的菊花横三竖四地插满刘姥姥一头时,她却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当众人让她把花摔到凤姐脸上时,她却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吃饭时,鸳鸯和凤姐捉弄刘姥姥,她站起身大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笑做一团,她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言语。

除了配合凤姐、鸳鸯的搞笑,刘姥姥还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搞笑,并见缝插针,不放过每次搞笑的机会。吃饭时,刘姥姥对着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的铁锹还沉,那里犟得过他。”故意把鸽子蛋当作是鸡蛋,并借机夸了贾府的鸡“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讲话。刘姥姥道:“那廊下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一路欢声笑语,刘姥姥一个乡下来的老妪,把贾府这些生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太太、小姐们哄得高高兴兴的,好好让贾母一干人乐了一天。表面上刘姥姥插科打诨,装傻卖萌,实际上了花了心思,动了脑筋。她贬低自己来抬高贾府,使搞笑更有真实感,更能产生喜剧效果。

刘姥姥知道,对贾府这帮醉生梦死的人而言,每天被刻板的规矩束缚,太缺少激情与活力,贾母虽然岁高却是个极爱热闹的人,一有机会必要好好乐一乐;对整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太太们而言,虽然丫鬟婆子遍地,但那是自家的奴才,对她们每天的跪拜叩谢早已习以为常,缺乏的是来自外人的尊重与仰视。

贾母爱热闹;王夫人喜欢表现,表现自己怜贫惜老;凤姐喜欢排场;小姐们喜欢新奇。所有这些,刘姥姥都洞若观火,看似醉了,实则众人皆醉我独醒。

刘姥姥在坚持真心、真意搞笑的同时,并没有因为搞笑成功而飘飘然,而是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与本色:自己是庄户人家,是吃苦的,吃不起大鱼大肉,穿不起绫罗绸缎,七十多了还在地里劳作。庄稼人,没见过什么世面,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千万别让姑奶奶们见笑。

当大家行酒令的时候,刘姥姥句句都显示出自己的本色。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刘姥姥使尽了浑身解数,哄得贾府一帮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正如凤姐说贾母那样:“从来没象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

将搞笑进行到底的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府可谓满载而归。只见凤姐这里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拿与刘姥姥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到了贾母的下房,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拿了个在栊翠庵喝茶后,妙玉要扔掉的成窑钟子来递与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当刘姥姥坐在贾府给雇的马车上,看着车上自己靠装萌卖傻换来的银子、粮食、衣服、药方、布匹、果子的时候,刘姥姥会为自己七十五岁高龄迎来人生的转变而露出微笑。这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改变,任何时候都不会晚。只有改变,才能新生。

不论什么时候,读读刘姥姥,都会有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