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与内容设计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三个模块构成。必修1含“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两个内容主题,这是力学的基础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必修2含“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三个内容主题,这些内容与自然、生活、科技联系非常密切,另外融入了相对论的初步知识。必修3含“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四个内容主题,这些内容是电磁学的基本内容,与现代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注重科学普及。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三个模块构成。选择性必修1含“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三个内容主题,这些内容既有力学内容的循环,又有振动与波的内容,更加综合、抽象,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选择性必修2含“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四个内容主题,是电磁学内容的循环,注重量化。选择性必修3含“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四个内容主题,主要是热学与原子物理内容,含能量守恒等重要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涵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较全面的学习内容,为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搭建了平台。
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由选修1、选修2及选修3三个模块构成。选修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内容,含“物理学与人类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变革”“物理学与公民生活”三个内容主题;选修2侧重物理学与技术应用有关的内容,含“物理学与医疗技术”“物理学与新能源”“物理学与新材料”“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四个内容主题;选修3侧重于近代物理学有关的初步内容,含“微观世界”“高速世界”“宇观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四个内容主题。选修课程侧重物理学与社会、技术、前沿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的融合,较为深入地介绍物理学的应用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学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因素自主选择学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程,自主考核。
高中学生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可先选学选择性必修课程,再选学选修课程,也可直接选学选修课程的部分模块。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议按模块顺序学习,确保所学内容之间的前后衔接。
【注释】
[1]许欣楠.浅谈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1):81.
[2]郭奕玲.李政道教授在清华大学讲演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J].物理与工程,1992,2(3):1-3.
[3]彭桢楠.新形势下物理学在高新技术材料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30):110-111.
[4]彭桢楠.新形势下物理学在高新技术材料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30):110-111.
[5]王黎阳,周思媛,邹新政.浅谈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途径[J].读与写,2013,10(13):13.
[6]张新国.浅析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J].现代技能开发,2002(05):35.
[7]张孟影,袁海泉.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特征分析[J].物理教学,2019,4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