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主要内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这段话有力地概括了“生活即教育”的主要内涵,也表明了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认识。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为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它包含的主要精神有: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教育为改造生活而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育最终要回归生活,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整合,但不能将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生活。教育与生活相连,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广义的教育,生活能够为教育提供养料,教育又会创造和改善生活。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理论的衍生,是指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它强调学校必须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它主张要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把教育的范围推广到全部社会生活中去。学校教育要把完整的社会生活开放给学生,而不只是在学校里模仿生活。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其意思是: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等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教师也可以更多起来。追求学校生活的社会化,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和自我生活的改造,这对改革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8]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学和做三者紧密联系,合为一体,强调教法必须适应学法,学法必须适应做法,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9]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它要求以整个社会和自然为教科书,把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作为学问的范围。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实际上蕴含着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情况提出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