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和疑点,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一、巧设悬念和疑点,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后,需要问个“为什么”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努力营造使学生质疑的氛围,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一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问题;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带动学生思考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猜想,训练学生的思维素质和创新精神——分析问题;三是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性的方法建立新理论,在不断的错误尝试中找到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完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中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后,可以播放一段跳高的录像。录像中包含背越式跳高和跨越式跳高。在学生观看完录像后,请学生思考哪种更容易一些?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和物理学中重心的问题有关,进而可以通过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再如,学完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后,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扣一个重物,要求学生亲身实践来把这根绳子拉直(要求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结果发现怎么努力都拉不直。这时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谁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总结分析。

总之,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创设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