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三、利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实验情境

生活实验情境,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作为实验室的材料资源,并通过问题、观察、探究等活动方式创设的一种使学生认知、情感、实践三方面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获得丰富个人意义的学习情境。[12]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目前物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的掌握,而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致使学生在学完新知后,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应尽可能开发一些生活小实验。可以以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作为实验器材,创设适当的实验情境,设计简洁、易懂的生活化实验。例如,在讲解磁化现象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选取1元硬币若干,小磁铁一块。用手捏磁铁,发现在磁铁下端能挂成一小串硬币。这个实验取材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磁化现象的理解。

再如,在进行离心现象的教学时,由于语言描述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简易甩干筒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离心现象。

首先制作一个简易甩干筒。用锥子或其他工具在塑料瓶的瓶身钻上小孔,作为脱水筒使用。在瓶盖上钻上小孔,并用一个横轴和小电机的轴相连。

这些实验器材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实验时将小电机吊起来,拧下瓶盖。用布条沾上水放到自制的脱水筒里,拧上盖子。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脱水筒内的水滴做离心运动。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化实验情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体验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