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案例评析

二、实验教学案例评析

物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脑研究证实并确认,多元化的复杂而具体的经验对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学是基本的。就本质而言,学生是从他们正在经历的完整经验中展开学习的。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问题,常常导致在一种所谓的“学术性”“理想化”状态下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将学习主题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当前的需求或兴趣以及未来的目的关联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际意义。

案例分析:

案例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它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必修物理中,总课时158课时,规定了79个演示实验,平均每节课有0.76个演示实验。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4-3 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8节)

对照实验A和B的情境(表4-3)可以发现:实验A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被迫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演示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开发。而实验B则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实验情境,结合游戏进行实验,将原本枯燥的演示实验变为生动有趣的师生互动游戏,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教学效果。

案例2: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步骤,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因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可选用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验器材,或是将生活元素融入实验,将整个实验过程细化为多个师生互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选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是完善学生情感,连接生活、社会、科技的最好切入口。

实验:用给定的仪器测量学生的身高。

实验仪器:细线(其长小于1米且没有刻度)、细线(大于两米)、砝码1个、秒表1块。

实验目标:

(1)测量学生身高。

(2)熟练使用秒表。

(3)巩固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

(4)巩固单摆的周期公式。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过程如表4-4所示。

表4-4 实验教学过程

续 表

由上述分析可见,物理实验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探究、体验、认识、创造的兴趣,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