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定义与组成

一、思维的定义与组成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实践的内在精神形态。恩格斯把思维理解为由物质变化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在地球上开出的“最美的花朵”。不同的领域对思维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由意识活动所产生的;脑科学认为,在人脑中开展的对理性的研究过程是以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总的来说,思维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思维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

恩格斯指出,运动不仅有机械、物理、生物、化学和社会五种运动的基本类型,从位置的移动到思维的转换都能称为运动,它是世间万物的变化过程。可见,恩格斯将思维归结成为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并指出在世界上所有的运动形式中,思维是最独特的一种。

2.思维是以人脑作为运动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物质载体,思维的本质就是从大脑中提取大量信息,通过组织、加工、推理建立联系。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有思维的机能和属性,人的左右脑对不同类型的思维所做出的反应是有差异的。相对而言,右脑更注重于形象,而左脑则注重于抽象,左右半脑之间互补。如果一个人的脑部发育不全或者受到损害,则他在思考如何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外部世界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反应。形象地说,人的思维是随外界环境变化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封闭落后的环境中,那么他的思维和大脑就会反应迟钝,进化缓慢;但是如果他处在一个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系统内,人的大脑就会自动做出反应以适应新的环境。

4.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实际认知过程中,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从低阶过渡到高阶、从直观过渡到客观的。理性思维在获取认知信息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感性思维,而感性思维所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又受理性思维的制约和指导,理性思维的本质是对认知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的来说,思维是以理性直观为基础的对客观事物做出反应的高级阶段,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是一次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在思维产生的过程中,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借助语言为工具而实现,从直接的感官认知过渡到抽象思维。

(二)思维的重要组成

在1995年钱学森写给戴汝的信中,将思维分解成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三大部分,提出了大成智慧学[7]

1.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对逻辑思维的研究源于两千多年前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思维主要是将直观的表象进行科学抽象,并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重新加工来揭露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高一级的理性认知,是通过判断推理等方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也称直感思维,是一种非理性、非逻辑、大跨度的思维方法,常常让人有一种无以言表、难以传述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灵感和顿悟就是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形象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它要求思维的主体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能够透过表面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透事情的本质。当然,形象思维的成果也不完全是符合科学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3.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够产生既新颖又有用的反应的能力。与其他复杂的思维过程相比,创新思维需要更高级的认知资源。相对于一般的思维而言,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超越性、新颖性、综合性五个特点,且这五个特点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部分逻辑思维可以依靠计算机去推理运算,但是创新思维仍然需要人类完成,它是各种思维中最高级的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