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科学态度分析
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质疑、求实、心态开朗、客观、有恒心、对科学家的态度、对科学课程的态度、对科学教师的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高中生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多学科教师促进的共同结果,但是不同学科其特点并不一致,因此每个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侧重层面也各不相同。国内外对于科学态度的整体研究对指导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而言缺乏针对性,因此需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物理教师在准备和进行教学工作时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具有导向性作用,因此本书基于课程标准对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科核心素养板块将“科学态度”阐述为“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对应的课程目标为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仅限于记忆层面;高中的物理知识较为枯燥,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才有动力去学习和研究物理;在物理学习尤其是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能毫无根据地乱发表观点,所发表的见解应基于证据和逻辑;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尊重数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于教科书上和教师的观点要深入思考,具备质疑精神,不盲目迷信权威;最后,要主动关心与物理有关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物理学习和物理研究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结合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的概念和具体课程目标,可将高中物理学科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分为“科学的态度”和“对科学的态度”。其中,科学的态度应该包括“好奇”“质疑”“求实”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则包括“认识科学的本质”“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状态和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15]。
“好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这一科学态度具体的表现为: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好奇心,愿意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物理现象背后隐藏原因的好奇心,具有主动去探究的愿望;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具有好奇心,能主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对应的应用或者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知识迁移。
“质疑”具体表现为:对当前已有的不管是物理学家、物理教师还是物理教科书所给出的结论不轻易地相信,不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思考。另外,当自己所得出的物理结论违背常理时,也应有质疑的态度,并进行多次验证。
“求实”具体表现为:不主观臆断,尊重事实,尤其是在做实验时应注重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要尊重物理问题解决的顺序、秩序和程序,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应严谨仔细,不能捏造事实和实验数据,并相信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的物理结论。
“认识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对科学知识的态度。对于公式以及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能死记硬背,应主动探究其来龙去脉,认识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物理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应懂得物理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理解物理学科具有发展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也具有时代局限性。
“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是一种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在物理探究活动中,不管是小组讨论时还是小组合作实验时,都应积极主动,尊重他人的观点,包容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理性讨论。除此之外,能够意识到物理实验是检验物理结论的重要手段,并且懂得物理探究活动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状态和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16]都是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状态和趋势,即关心科学社会的发展动态。而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研究工作者,在品德上应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准,更应考虑到伦理与道德原则,因此关心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应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