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案例评析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及运用新知。
物理习题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紧密。而通常教师在进行习题教学时习惯选取“那种脱离实际,甚至在实际中根本不能实现或根本不存在的纯‘思辨游戏’式的题目”,不能有效发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价值观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观察生活,对一些抽象的习题加以分析和改编,将真实的科技背景和物理现象填充进去,使得习题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学生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先将生活化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物理试题,然后再用所学物理知识加以解决。生活化习题的选取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渗透了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分析:
例1.一个做平抛运动的小球,抛出时高度是2.44米,在空中的水平位移是13.4米,问其平抛初速度的大小与60千米/小时相比,哪个大?
例2.某卡车在一条限速60千米/小时的公路上行驶,由于司机疲劳驾驶,造成汽车与路旁障碍物相撞。在警察询问时,司机否认自己超速行驶。处理事故的警察在路旁的泥池中发现一个该卡车上的零件。这是卡车车头与障碍物相撞时卡车顶棚松脱的铁零件,因惯性冲出后下落在泥池里的。随即,警察测量此顶棚上原铁零件的位置离泥池中降落点的水平位移和顶棚离泥地的高度,水平位移为13.4米,顶棚离泥地的高度为2.44米。警察确认该车超速行驶,请你试说明该警察的依据。
评析:物理研究的问题,多源于生活,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方便,通常教师都选用如例1所示的习题进行讲解,使学生面对的是已经简化的问题。教学中缺少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等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用处所在。而例2经过改动,将丰富的生活经验寓于题目之中,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审题时就注意到疲劳驾驶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了解违规开车的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物理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所学物理知识在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习题教学中除了在习题选编时要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及利用外,教师在进行习题的讲解时也应适当进行知识的延伸及拓展。例如,在该题的讲解过程中,为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再现汽车撞车的情境,让学生亲历超速行驶及酒后驾车等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出问题:“怎样能将司机所受伤害减小到最小?”进而引出开车过程中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的作用。这样在处理知识性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提升。
【注释】
[1]刘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1.
[2]单中慧.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189-195.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
[4]单中慧.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189-240.
[5][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3-174.
[6]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五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7.
[7]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60.
[8]刘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0-12.
[9]陶行知,何宏玲.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91.
[10]李晓梅,崔建明,卢飞鳞.物理中的情境教学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03-105.
[11]张世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25-40.
[12]高朋.基于意义原则的生活实验情境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