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收性心智
通过对孩子们的细心观察,蒙台梭利发现0~6岁的孩童有吸收性心智。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成人截然不同,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信息。外部的印象、听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不仅仅会进入孩子的脑中,还参与他心智的构建。孩子的心是纯的,眼睛是亮的,他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他们如饥似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自发地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我们有时会看到几个月大的小孩子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小拳头,然后放到嘴里去尝一尝。1岁左右的孩子会把锅翻过来掉过去敲敲打打玩上很久。我们成人看来非常平常的东西都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欢喜,比如一张彩纸、一个小木块、一片树叶、一朵花、甚至是一只会爬的小蚂蚁,对我们成人来讲这些都太平常了,可是孩子却兴奋不已。
孩子在摆弄这些东西的时候,实际上他们的感官在探索,与此同时,他们把材料、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结构等事物的特征都吸收进来,通过积累不断加强和完善心智。表面上看,孩子好像还是在玩弄一些平常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他们的学习过程。
我们常常把孩子的这些活动称作孩子的工作,它们跟成人的工作一样重要。孩子们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发现、新的经历,他们忙个不停,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一直不停地探索。
有人把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比作照相机。如果要把一屋子的人画出来,我们成人的心智,就像我们用笔一笔笔地画,画了好久才把一屋子人画出来,但还是很不像;而孩子的心智就像用相机,快门一按,一屋子的人就已经成像,而且这个影像又清楚又准确。所以孩子的心智和成人的心智相差非常多,也有人把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比作海绵吸水。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包括两个阶段:0~3岁是无意识吸收,3~6岁是有意识吸收。
0~3岁是在无意识吸收,就像照相一样影像印在脑海里,很难抹掉。我们说吸收性心智像海绵吸水一样,不管水是肮脏的还是干净的,都一并吸收。如果精神病人的病因追溯到幼年,成因发生在0~3岁,是最难治疗的。因为潜意识吸收的印象,长大以后忘记了,无法回忆起来,也无法向人倾诉。所以0~3岁的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
3~6岁的孩童仍然有吸收性心智,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中,借助外在的活动,来吸取外在的事物、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