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训练方法

四、语言表达训练方法

第一,语言联系行动。可以自言自语,描绘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妈妈正在给宝宝戴上帽子、穿上鞋,我们就可以出去散步了”或者说“我在给琳琳准备早餐”等。平行谈话,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你可以描述你看到孩子在做什么,比如四岁的孩子和三岁的孩子在玩橡皮泥,你可以说:“我看到你在很用力地挤面团。”

第二,帮助孩子运用非口语表达。孩子真正会讲话之前,会用手势、肢体语言交谈,比如他会用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摆手表示再见,我们做家长的要鼓励孩子用肢体语言与我们交流,比如孩子拿一个杯子递给你,刚刚孩子在喝牛奶,然后喝完了以后把空的杯子又拿给你,你知道他是想要多一点的牛奶,可以说:“你还要再多的牛奶吗?”孩子点头后,你接着说:“那妈妈给你再倒一些牛奶。”

第三,使用清晰的语言。语言要精准、具体。当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跟他对视,然后用很清晰、很准确、很具体的语言,把我们所要说的话表达清楚,比如:“把这块红色的积木搭在蓝色的积木上面。”

第四,帮助孩子建立思考顺序。时间和顺序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你先穿鞋再穿袜子会是怎样的呢?”给孩子做事情的顺序指令:“拾起黄色的铅笔,把它放到我的桌子上,然后绕着桌子走两圈,之后把门关上。”

第五,适应孩子的发展。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语句对他进行训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我们训练讲话的内容、词语的丰富程度以及句子的长短,都会逐渐增加,难度也不断增加。

第六,教孩子认识时间和空间概念。用实物,比如:积木或者球等来用作为孩子讲解空间关系的教具,比如我们用游戏的方式说:“明明能不能把球放在桌子的上面?”“能不能把球放在桌子的下面?”“好,下面把球放在桌子的右面。”“你能不能把球放在桌子的左面?”等。

第七,提出开放式问题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如果……会怎样呢?”“如果我把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放到一起会怎样呢?”“如果我先穿鞋再穿袜子,会怎样呢?”

第八,活跃孩子的听力。有时候跟他说个小笑话或者小幽默,可以活跃孩子的听力。当然如果是小小孩,他可能听不出来,但3岁以上的孩子对幽默的词语会特别感兴趣。

第九,对语言的积极态度。我们要用具体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并且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们不要纠正孩子。如果孩子某个音发错了,或者某个句子讲得不是很准确,我们不必纠正,只要示范正确的,比如孩子对你说:“我昨天要去奶奶家。”你知道实际他想说:“我明天要去奶奶家。”那就跟他说:“哦,对!你明天会去奶奶家。”理解他的意思,对他的想法有正确的解读即可,不需要对他纠正说:“不是昨天,是明天!我们明天去奶奶家。”

第十,让孩子描述或者是贴标签,比如让孩子尝一尝柠檬,然后告诉他:“这是柠檬,柠檬是酸的。”

第十一,让孩子明白文字符号和口语之间的关系。比如小孩子都喜欢画画、喜欢涂鸦。2岁的孩子涂鸦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这是什么呀?”他可能会说“这是妈妈。”3岁以上的小孩,不仅画画的时候内容多了,涂鸦的圈圈、线条也丰富了,这时你可以说:“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你的故事啊?”如果讲的时候孩子(3岁多的孩子)自己不会写,你就可以把他讲的故事听写下来;4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自己练习写字了。要让孩子明白:你说的话,我用笔记下来就成了书写文字,然后我还可以把我写的这些文字读出来。

第十二,帮助孩子编故事,比如我们用一些钥匙做道具,跟孩子说:“我们讲一个钥匙的故事吧。这里有两把钥匙,你选一把,我选一把;我编一个故事,你也编一个故事。”

第十三,讲述经历。我们蒙台梭利幼儿园,每个星期一有线上活动,老师会让小朋友讲一讲他们周末都去哪里了。这是个非常好的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来说,讲刚刚经历过的事情也比较容易分享。

第十四,转述故事。我们鼓励孩子们转述故事给大人听,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我们常常会给孩子读一些绘本,读完后鼓励他们讲一讲刚刚听的绘本故事里最喜欢的那一部分内容;或者有的绘本他已经反复听了好多次了,你可以邀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或妈妈听。睡觉前孩子都会缠着妈妈讲故事,哪一天你累了,可以问孩子:“可不可以你讲故事给妈妈听?”

第十五,使用情感语言。我们很难教孩子情感语言,情感和经历有关。父母很难教孩子们“生气”“难过”“开心”“失望”等抽象语言,只有当孩子因为一件事生气的时候,你跟他说:“你现在很生气。”孩子才会理解。再比如:当他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别的小朋友生气地对他吼时,你对他说:“你抢××的玩具,他很生气。”因为曾经他生气的时候,你把正在体验的语言教给了他,所以当他的行为引起别人生气的时候,你告诉他,他也容易理解。

第十六,帮助孩子建立因果关系。会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型会帮助孩子讲话的时候条理清楚,帮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建立逻辑思维。

第十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常常看到家长们在群里的讨论,话题最多的就是孩子之间的冲突问题:别的孩子推了他家孩子一把,他的孩子被打了,或者他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大人该怎么办?孩子被欺负了,我们家长是该管还是不该管?这样的话题很多家长都感兴趣,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教孩子用合适的方式与别的小朋友交往,在这里推荐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在美国,老师常常称这样的语言为叫魔力的语言。因为当你用这些礼貌语言的时候,别人就会马上回应你并积极地和你配合。这方面我们要训练孩子,比如孩子说:“我要喝奶。”你要提醒孩子说:“魔力的语言是什么?”“哦,请。妈妈,请你帮我倒一杯牛奶好吗?”如果妈妈倒了牛奶给他,孩子要说:“谢谢妈妈。”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语言孩子要学习使用,在家里要用、在外边要用、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也要用,要告诉孩子这是一个魔力语言,当你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很多正面的事情会发生,好像周围的人都因此变得友善了,大家对你也会非常友好。

第十八,故意犯明显的错误。比如跟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跟他说:“我有两个鼻子吗?”“你的嘴巴是长在鼻子上面吗?”或者是“你的眼睛听到我说话吗?”“你用手来穿鞋吗?”等,然后让小朋友来回答。

第十九,读绘本,讲故事。现在家长都有给孩子读书的意识,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预备了绘本,然后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这不但加强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而且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给孩子读绘本和给孩子讲故事还是不同的,绘本中看图的成分比较多,所以一般比较好的绘本的插图都非常精美,孩子们看着插图,父母给他们读文字,两人有时候会一起看,插图惟妙惟肖,富有故事情节。

而听故事,眼前没有图画,孩子通过耳朵,在脑海里浮现出听到的故事情节,对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都有极大帮助。所以,家长们需要给孩子读绘本,也要给孩子讲故事。

第二十,童谣、歌谣。6岁以前家长要用歌声、音乐、童谣来丰富孩子的生活。有时候有些歌谣孩子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就可以建议他们改变一些歌词,或改变一下故事的内容或结尾。比如《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很有趣,但结尾是把狼打死了,因为我们平常告诫孩子尽量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把结尾改成比较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十一,听孩子讲话,鼓励孩子交谈。和孩子一对一地谈话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要尽量安排跟孩子有一对一交谈的时间。其实成人跟小朋友一起交谈非常有趣,特别是两三岁的小孩,他们跟你讲话的时候,那种可爱的表情、那种认真的神态、奶声奶气的声音,真的好萌。无论是五六岁的大孩子还是一两岁的小孩子,都需要和他们有一对一的、一来一往的交流,这个沟通方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语言学习是有趣的,互动式交谈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语法,提升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以上21个方法,如果家长们能恰当地使用,相信对孩子听说能力的提高会有帮助。但是希望家长在和孩子进行语言互动的时候,不要老想着教孩子。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在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里互动。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外公外婆那一辈人没有任何观念要教孩子读书写字,那个时候也没有绘本,偶尔会听老人讲一两个故事,可是我们仍然学会说话了。这是因为我们都在语言的敏感期内,只要有语言环境,就可以说话。

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孩子说话慢,除了遗传因素,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家里有几种方言同时说。就像在国外,家里妈妈讲中文、爸爸讲英文、奶奶讲法语,那这个孩子他说话就会慢一点,可是一旦他会说话,这三种语言都可以讲得非常精准流利,并且没有任何口音。所以,孩子讲话快一点、慢一点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家长不要着急。只要我们给孩子预备丰富的语言环境。

除了以上21点,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玩接龙的游戏、猜谜语的游戏、指令的游戏、传话、反话正说、颠倒、往前说往后说,还有认知卡等。但是很重要一点是,家长不要焦虑,要相信孩子有与生俱来的说话的生命潜能。

想想我们学外语,在我们会讲流利的英语之前,我们会进行很多听力练习,背了很多单词、句子,可是我们还是不会说,但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会说词、会说句子,会说一段话,会讲一个故事。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孩子有吸收性心智,0~3岁潜意识中他吸收了大量的信息,而3~6岁则是有意识地吸收。在孩子会说话之前,有所谓的语言沉默期,但此时的他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先把大量的信息吸收进来,当时间到了,他们自然就能表达出来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急,我们要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为孩子预备丰富的语言环境,时机到了,孩子就会讲话,甚至以后会喋喋不休地跟你讲话,那时你可能会说:“好了好了,不要再讲了。”所以,我们在哪个阶段就要享受那个阶段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