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认识孩子身体的发展规律和运动敏感期中合理的活动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我们都知道从事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保持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协调能力,还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和自信。运动是智力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并且能使人的心灵和世界联系起来。
我曾经看过一个教学片,是对几个国家的孩子们进行追踪的对比调查:一个是非洲国家的孩子,一个是美国的孩子,一个是日本的孩子,还有一个是蒙古国的孩子。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命运真的不公平,都是孩子,可是因为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国家,他们的生活品质完全不同。
我深深地为生活在非洲国家的孩子感到难过,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得原始,孩子们没有衣服穿,也没有地毯,只是坐在地上,用最原始的方式来玩泥巴、玩树枝。而生活在美国和日本的孩子,他们都像小绅士、小公主,他们的生活条件很是优越。
可是看到后来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在非洲国家原始状态下的孩子们,他们和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他们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他们经常有机会跑跑、跳跳、攀岩、爬坡、上树。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得到了大量的刺激;大多数的孩子们,都精神饱满、动作利落,无论是跑步、攀爬还是跳跃,都非常敏捷,并且对那些昆虫、小动物,他们不但不害怕,还和它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反观生活在美国、日本这些高品质国家的孩子,他们有空调、有暖气,生活在高楼大厦里。这些孩子反而因为运动不够,走路摇摇晃晃、重心不稳,见到小动物、小昆虫也害怕。
所以有时我就在想,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经济状况并没有今天这么好,都是粗茶淡饭,能吃到一个苹果就感觉很幸福。当时的住房条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宽敞,更没有现代化的建筑,车辆也没有这么多,相比今天的孩子们好像没有那么幸福。
可是,正是因为没有这些高楼大厦,没有这么多的汽车,那时的我们,才有大量的时间在外边玩耍。我们可以在街上追逐、捉迷藏、赛跑,乡下的孩子可以上山爬树、下河游泳。天黑了就跑回家,饿了就回家吃饭,晚上睡得也非常香甜,所以,那个时候很少听说谁家的孩子有吃饭、睡觉的问题,更没听说过感统失调的问题。
有一次,我们讲到交通工具里的车。当时我想到班级里的孩子们,他们整天被圈在家里,父母们不敢放他们出去玩儿,因为街上车水马龙,实在不安全。所以我们和老师讨论,决定最后一个线下活动讨论的主题定为“假如今天没有车”。
听到这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如果没有车的话,那就没有雾霾了;有个孩子说,没有车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用开车上班了,就不用花钱买汽油了,又省钱又可以运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爸爸妈妈总是说没有时间运动,如果没有车,他们就可以走路上班了;还有的说,如果没有车,我们就可以在外面跑着玩儿了。
那天的讨论非常热烈,孩子们兴致昂扬。我接着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市长的话,小朋友都反映他们想要在外面玩,你该怎么办?有个小孩子很有主意,他说:“如果我是市长,就宣布有一天当作无车日,那一天大家都不可以开车,这样小朋友都可以在大街上玩了。”
讨论结束时,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的想法都非常好,大家赶紧画下来吧!”(那天孩子们画了很多画,他们所画的画之后又被装订成册。)
当时我和老师们对这个结果既兴奋又难过,兴奋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他们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难过的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状态只能成为今天孩子们想象的场景。
现代社会,汽车、楼房真的把孩子们玩耍的空间都占领了,孩子们被限制在房子里,只能躲在室内看电视、玩电脑。
常常有家长说,我的孩子非常胆小怕事;也有家长说,我的孩子精力旺盛,在家里常常捣乱;还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常常乱发脾气;更多的家长诉苦说,自己的孩子没有胃口,或者睡觉不好……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的孩子要不要去上感统课?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强调,“想想看,你的孩子是不是运动太少?”我常常建议,带孩子去户外,让他们到大自然里去跑、去跳、去爬高、去打秋千、去跳房子。正因为孩子现在的户外活动太少了,所以感统课这样的机构反而越来越多了。
去年回国的时候,在一所幼儿园门口处,我看到一个老奶奶。她个子不高、很瘦,抱着一个超重的3岁左右的小男孩。老奶奶背后还背着一个大包,应该是孩子的,到了门口,她很吃力地把孩子放下来。
我赶快走过去对她说:“老奶奶,赶快休息一下吧!这孩子有3岁了吧?”老奶奶回答说有3岁了。我说:“他完全可以自己走路的,您这么大年龄了还抱着他,好吃力啊!”老奶奶说:“不吃力,孩子还小,他走不动的。”老奶奶跟我说,她每天都带着孩子来上课。我问她上什么课,“上感统课。”老奶奶说。接着又抱怨说:“这么小的孩子,上课好贵呀,您能不能帮我跟园长说说,学费便宜点。”
我告诉老奶奶:“如果您不想花这么多的钱上感统课,我有个好办法:从明天开始您改变一下方法,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让他自己走路,自己爬楼梯、走台阶,走到幼儿园门口以后,您就可以回家了。这样您就不需要给孩子上感统课了。”老奶奶以为我和她开玩笑,其实我说的是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