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联结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教育学家艾瑞克森指出,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叫basic trust,比如他饿了就会哭,这时母亲抱起他,温柔地看着他并轻声地对他说:“不要哭,妈妈知道你饿了,这就给你喂奶。”孩子吃饱了,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自然就不哭了。这样反复的经历逐渐在他心中形成一种安全感,他能够确认有人关心他、爱他、帮助他、在意他所发出的信号,也就是他的哭声,能满足他基本的需要,这些也是他拥有自尊心以及信心的开始。反之,孩子就会感觉不安全,这种信任和不信任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就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了,从而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甚至是他今后夫妻之间的关系。
延伸阅读
我是冷血妈妈吗
记得我生大儿子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生产,并且生产过程中我坚持不打麻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阵痛分娩过程,体力消耗极大,以致刚生产完后去洗手间的时候都会昏厥过去几秒钟,身体疲累,心理更是觉得无助、木讷。当时双方父母来美国的签证都被拒签,身边只有丈夫在。我们两个没有经验的人面对眼前熟睡的小生命,心里忐忑不安。“这孩子怎么还在我的病房?为什么护士不带走呢?”我傻傻地问我先生,他说:“亲爱的,这是我们的孩子。”突然孩子哭了,而且大哭不止,我慌了手脚,赶快按铃把护士请来。护士不慌不忙地对我说:“孩子饿了,该吃奶了。”看到孩子趴卧在我胸前,我感到一种内疚感,为什么书上描述妈妈见到孩子爱不释手,而我却没有那么多爱的感觉呢?不是孩子一出生母子就有“依恋关系”吗?我太冷血了吗?我难过地流泪了。担心没有家人的帮助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在我为难的时候,教会的姐妹们热情地帮助我,帮我做至今还怀念的月子餐,一位师母在我家住了几天,教我如何照料孩子。
二十年后,我为0~3岁家长、老师培训时,一直强调母亲和婴儿的依恋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刚出生的头四个小时,有人称为是母亲和孩子建立爱的关系的敏感期。每当讲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自己的经历,促使我对依恋关系(attachment)的理念进一步研究。我发现,不是每个母亲和初生儿都是一见钟情、天生一对的。特别是妈妈经过长时间生产过程,身心疲累,可能对孩子没太多感觉也是正常的,随着接下来对孩子的日常照顾,这种爱的关系悄悄滋长,在头几个月这种爱的联结会逐渐建立起来。从此以后,我再讲课的时候不会心有余悸了,并且会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和我有一样经历却不敢讲出来的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