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的两个主角:孩子和家长
孩子有与生俱来的性情和脾气,每个孩子都不同。有的婴儿比较安静、害羞;有的婴儿很爱哭,一旦哭起来很难哄;有的婴儿吃好睡好了就自己玩。亚历山大·汤姆斯(Alexander Thomas)和斯塔拉·蔡斯(Stella Chess)根据三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了孩子九项天性的不同特征。这九项特征主要的依据是孩子的活动程度、规律性,对新事物和新境遇是消极退缩,还是积极反应,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感官反应的敏感度,还有孩子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以及专注力、持久性等。
这九项特征被称为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情和脾气,研究者根据这九项,把婴儿的性情大致归为三类:第一类是随和易带的孩子;第二类是害羞退缩的孩子;第三类是比较难带的孩子。
对于不同天性的孩子,我们要用不同的管教方法。对于比较害羞的孩子要多鼓励,特别是一些小女孩,比如见到亲人不敢打招呼,有的家长就很着急,但这并不是孩子不乖,也不是她没有出息,这是她害羞的天性所致。我们不要对孩子要求过多,要相信出错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不要要求孩子完美。
对于难带的孩子我们要有明确不变的要求,告诉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并且让孩子遵守。我们经常说三分天性、七分习性,父母后天的教导和管教方式,绝对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塑造。
管教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我们家长。因为我们的性格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我们养育幼儿的经验也不同,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管教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根据研究,家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权威型家长
权威型家长关心理解孩子,肯花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要求和控制。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他们会用诱导的方法告诉孩子们为什么有这些要求和期望,这些期望和要求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也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在一定的限度内,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最具有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他们通常有很强的自制力,常常满怀信心、主动投入周围的环境中。
2.高压型家长
高压型家长很像我们中国传统的家长制,比如:我是爸爸,或者我是妈妈,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别问为什么。这样的家长通常不向孩子讲道理,不向孩子表达爱、理解和同情,甚至还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会对功课特别重视,他们很听话,却常常处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比如学钢琴,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认为是妈妈让我学的,所以我就学了,也不敢不学,至于为什么要学,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
3.依从型家长
依从型的家长通常爱孩子超过爱自己和配偶,他们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常常感觉到无能为力。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无论在社交还是认知上,都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他们往往缺乏自律与自信。这样家庭的孩子们通常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他们转的,他们在行事之前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会造成什么结果。试想一下,在家里他是小霸王,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拿着蜡笔想往墙上画就往墙上画、不高兴就丢东西、想发脾气就发脾气,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在家里如此没有规矩,可以想象他在幼儿园、在公共场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在学校里老师制止孩子,对孩子说不可以,孩子会很困惑:在家里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到这里不可以?那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会变得很恐慌,不知所措,因为在家里父母没有正确地引导和教导他。所以,我们做父母的真的要审视一下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