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如何利用蒙台梭利日常活动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第6课 如何利用蒙台梭利日常活动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为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开我们,这期间我们除了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以外,还在间接地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1989年,我来到美国。同时代来到美国的很多人都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批、第二批的学者们,他们年龄偏大,通常人生经历都比较丰富,有的人上过山下过乡、吃过苦流过汗,他们不但聪明,而且能干会干,真的称得上是精英。后来,来到美国的学子们年龄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聪明,很多人是中国名校少年班出来的,或者是当年某省市的高考状元,他们的智商非常高,但是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跟中国的老师家长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老师和家长最常给孩子讲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要做,把学习搞好,比什么都强。”家长给孩子立定的生活目标好像只有一个,就是考出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

现在的孩子按理来说真的很幸福,很多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最多两个孩子,他们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各种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的事都包揽了,从吃饭、穿衣服到整理房间等。有的父母认为帮孩子做这些事既快又省事,比教他们做容易得多。对此,蒙台梭利曾指出:父母帮孩子做,这是奴仆的工作;而教孩子做,这是老师的工作。

我们把孩子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在无意中触犯了孩子最基本的尊严,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能力,因为孩子原本喜欢做事、愿意做事,但是我们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于是他们做事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帮爸爸妈妈摆碗筷、洗碗、扫地,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常、很琐碎,实际上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加强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专注力、秩序感,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益处。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整天捣乱、无所事事,对此,建议父母先看看家庭环境的布置,看看我们的环境里有没有适合孩子身高的家具和用具。

儿童要发展其各方面的潜能,需要各种不同的刺激,需要用感官,并用手来触摸操作各种东西。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并不需要家长花大钱去买昂贵的玩具,而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参与周围进行的活动,也就是日常生活的活动。借助这些活动的经历,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得到更完美的发展,他们不断构建自己,不断成长。

在蒙台梭利教育里,日常生活通常包括以下四大类:

第一,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洗手;

第二,照顾环境:清洁(桌子脏了去擦桌子,地上有饭粒去扫一扫)、插花、布置环境等;

第三,社交关系的发展(礼仪教育):学会问好、打招呼、学习优雅的动作等,这是蒙台梭利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第四,动作姿势:走线、大肌肉的发展。孩子走路,喜欢走花坛旁、马路牙子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能够让孩子的平衡感、前庭得到发展。

在蒙台梭利教育里,不但要让孩子做这些训练大肌肉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孩子的坐、站、行,让孩子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如果孩子能做到,这说明孩子的平衡能力很强。因此可知,大肌肉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生活活动的目的

第一,让孩子适应日常生活;

第二,发展、协调和控制活动。无论是大肌肉运动还是小肌肉运动,器官都是越用越灵活,大脑技能也是越操练掌控得越好;

第三,满足孩子对秩序感的需要,每一个活动都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都有一个顺序,通过做事加强孩子秩序感的培养;

第四,允许孩子重复做事;

第五,满足孩子的运动需要;

第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第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第八,发展孩子对环境、对周围的人的社会关系,对身体运动等的尊重和认知兴趣。

我们都知道,手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我们的手越用,大脑越灵活。如果没有手的活动,儿童的智力也可以发展到某一水准;但是有了手的活动,孩子的智力就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并且孩子的人格也会变得更坚强。所以,表面上看似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实际上对孩子的心智、智商、大脑发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照顾自己

让孩子自己吃饭。孩子大概1岁左右的时候可以用3根手指来捏东西,别小看这个动作,它非常关键。学会这个动作,孩子可以自己拿饼干、吃小点心,所以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给他一些小麦圈、小饼干,让他自己用手抓着吃。到了1岁半左右的时候,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了,这时候他还不能熟练地使用勺子,有时候会吃得到处都是,不过没关系,可以让孩子继续用勺子来吃饭。有时候孩子会用手抓食物,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不但能帮助孩子吃饭,也是很好的小肌肉和感官活动。

随着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的不断加强,孩子用勺子、用筷子会越来越熟练,之所以这样,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重复练习。即便我们可以教孩子,但是孩子要掌握这些技能就要通过反复练习而习得。

2岁以后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这个时候他们什么事情都想要自己来,不但想要自己吃饭,还想要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甚至想自己洗脸、自己洗手。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协助,首先是环境的预备。比如为了让两三岁的孩子能够独立穿鞋,我们可以在门口摆放适合孩子坐的小矮凳;还可以在椅子前方贴两个小脚印(因为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分清左右脚,贴上小脚印后让孩子将鞋子放在小脚印上,这样就不会穿错左右脚了),给穿鞋增添趣味性,此外,这也是一个配对的工作——可以教孩子将鞋子和鞋的影子配对。

有的家长说给孩子预备了这样的环境,可是孩子不喜欢把鞋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他把鞋都收起来,他却很生气,怎么办呢?对此,我建议父母可以把孩子讨厌的这个工作想办法变成有趣的活动,比如我们回到家的时候,看见鞋子左一只右一只地丢在地板上,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做游戏吧,通常孩子听到做游戏都会很喜欢。可以跟孩子说:“你能帮妈妈找到最大的鞋子(爸爸的鞋子)吗?”最大的鞋子找到后,接着说:“你能不能找到妈妈的鞋子?”妈妈的鞋子找到后,接着说:“你的鞋子呢?”然后就可以将鞋子从大到小排序,这时候您和孩子做的不仅是鞋子配对的活动,也是排序的活动;既是感官活动又是数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无意中学习了大小概念以及排序、配对、一对一等数学概念。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做一个更有趣的活动,拿着笔、纸、剪刀,让孩子把这些鞋用笔在纸上描一描,描出鞋印,把它剪下来,再给它们配对。

蒙台梭利说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是最有效果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甚至连感官、数学概念都一同介绍给了孩子,这种学习寓教于乐,家长们可以多试试。当然这个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是家长有了这个概念,在应对孩子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想法。

这样的活动对一两岁的孩子有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们从外面回来了,跟孩子说:我们把鞋子脱下来,找找左脚的小脚印,右脚的鞋子脱下来再找找右脚的小脚印,把鞋子工整地放在鞋架上,下次出门的时候就容易找到了。这么做也是跟孩子做语言互动,同时也是告诉孩子自己在做什么。

2.照顾环境

照顾环境包括很多,比如给植物、花草浇水,清洁植物的叶子,这个活动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

照顾环境也包括美化环境,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有插花的活动,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预备鲜花,如果鲜花费用太高的话,也可以在野地里采一些小野花,然后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小的瓶瓶罐罐,让孩子把花插到小瓶子里,放到桌子上来美化环境。此外,照顾环境还包括清洁活动,比如擦桌子。其实孩子非常喜欢擦桌子、扫地这些活动,只要大人给他机会、给他自由,允许孩子来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秩序感,还可以为读写做间接预备。给孩子预备擦桌子的活动时,我们要先展示这项活动:擦桌子是从左到右的一个动作,然后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左上角开始打圈擦、横着擦,做这些动作会加强手腕的力量,可以为孩子以后的握笔活动甚至弹钢琴做准备。

3.食物预备

食物预备中很多活动都包括在照顾自己里面,此处统一分类在食物预备里。

分餐具是一个非常好的分类活动,把这些大人一般不太喜欢、耗时间的活动交给小朋友,他们会非常乐意做,而且在做的时候对他们的智力的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倒豆子,开始的时候可以一对一,熟练以后再一对二;先倒干谷,然后倒液体。这个活动除了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独立能力、秩序感,也是为孩子能够自己倒茶、倒果汁做预备。

用夹子夹草莓是为了让孩子接触不同的工具,是让他们了解,除了勺子、叉子、筷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工具。孩子在吃间食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安排吃香蕉的活动,比如孩子上午在家吃香蕉,可以在桌子上摆放一个托盘,让孩子自己切香蕉拿着吃,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榨果汁喝。

以上活动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时可做的,蒙台梭利教育不需要那么昂贵。家庭就是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最好的场所。

4.其他活动

敲敲打打的活动孩子也非常喜欢,相关活动的教具在宜家就可以买到。孩子也都喜欢穿珠子的活动,这项活动的材料你可以买,也可以利用家里的一些日常东西,比如吸管、毛线绳、鞋带。

积木、乐高、拼图这些都是既古老又经典的活动,是孩子百玩不厌的。应按照孩子的年龄需要和能力预备。

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参与你的生活。不要家长在做家务,而孩子闲得无聊去捣乱,应该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务。比如你做饭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面团,让孩子做橡皮泥的工作。

买菜、购物也是非常好的系列活动,去买菜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去,在出门之前就跟孩子做预备活动,用笔和纸写下今天要去买什么东西,让孩子知道购物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这样到商店的时候就不会买错东西,而且省时间。到商店后,跟孩子一起去找物品,买黄瓜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比如要两根黄瓜,可以跟孩子说:“帮妈妈找两根黄瓜,这里的黄瓜有大的有小的,帮妈妈挑两个大的黄瓜。”买苹果的时候,可以说:“我们上次买的红色苹果,这次我们买个黄色的苹果吧!”或者说:“这边的苹果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绿的,那我们一样拿一个吧!”这样一来,既教孩子认识颜色,又教孩子认识分类,然后可以说:“猜一猜这些苹果是不是一样的味道呢?”买葡萄时可以跟孩子说帮妈妈拿一串葡萄,量词“一串”就这样无形中教给孩子了。在整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很多知识会无意中渗透到孩子的心里。到家后,让孩子跟你一起把食品从车里拎下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大肌肉锻炼运动,孩子2岁以后就喜欢一边走一边拿重物。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他的能力给孩子适当地分配一些食物让他拎着;回到家和孩子一起把食物分类放到冰箱里,看看水果放到哪里,蔬菜放到哪里,冷冻的食品放到哪里,等你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从冰箱里帮自己拿,比如拿一根根葱、一头大蒜,量词也就这样介绍给孩子学习了。孩子一旦参与到你的生活,和你一起做家务,就会感到其乐无穷。

同样,如果你家有个爱动的男孩子,当爸爸要洗车的时候,可以邀请他和爸爸一起洗车,孩子会不亦乐乎,干得热火朝天。

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做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时候要把孩子当成你的“小忘年交”而不是学生,目的不是要“教”孩子。虽然活动中包含了数学概念、语言概念,但当你跟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做这些活动时,要把“教”的想法去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参与家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