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答疑
常见问题答疑
1.小孩子出生之前基本的大脑链接已经建立完善。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怀孕期间,孩子基本的大脑构造已经建立完善。大脑的各个构造已经定位,比如脑血管、神经床、小脑等。大脑的初步发展也已经可以提供孩子生存的功能,虽然大脑的“硬件设备”在怀孕期间已经建立,但是“软件设备”,也就是大脑链接的部分还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大脑链接的构成来自我们与环境的接触,或者是与人的关系。
新生儿的大脑不像其他器官,比如我们的心脏从我们出生就开始运作,并且持续一生,但大脑却还没有准备好来发挥它全部的了不起的功能,必须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在孩子出生以后,生活体验对脑部的发展影响大于怀孕期间的影响。但是有些影响在怀孕的时候就产生了,比如家长的健康状况、压力,或者是否使用药物,母亲是否酗酒,以及营养方面的摄取等。
2.婴儿有与生俱来、能够学习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能力。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婴儿大脑已经链接好可以学习语言,令人惊讶的是,婴儿一出生不但可以学习语言,而且能够学习全部的语言。这是什么意思呢?华盛顿大学语言和听力科学教授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Kuhl),她在早期语言和大脑发展上的研究造诣极深——获得国际认可。帕特里夏·库尔第一次利用了脑磁图显示机器,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证明了7岁以前的孩子都是令人惊叹的语言天才,他们完全有能力同时习得两种语言。她指出婴儿是世界公民,他们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以及所有语言的讲话模式,比如日本的婴儿,他出生以后可以分辨出R和L的声音。6个月大的时候他们仍然可以分辨清楚,但是到了12个月大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分清了。在母体中的时候,婴儿就倾向于母亲声音的旋律。出生以后,他听到很多声音,猫叫的声音、狗叫的声音、开门的声音、喇叭的声音,他为什么学习人类语言?为什么对人类语言感兴趣?是因为他大脑里已经建立好用来理解和复制语言所需要的线路链接。
6~12个月的时候,婴儿开始调整自己的能力来理解分辨母语和非母语的声音。
3.在3岁的时候,婴儿大脑的细胞连接,神经元突出达到最高密度。这个说法也是正确的。
研究猴子和人类大脑的学者表明,在早期发育的过程中的确有快速神经元突触形成的模式,然而大脑细胞的密度不会维持一生,大脑细胞的链接建立以后有一个平台期,然后会有一个周期的修剪期或者消除期,在这期间大脑细胞密度会降低到类似成人大脑密度的水平。人类大脑的消除期开始于青春期的早期,并且一直维持到至少16岁。大脑的不同的部位,在发育的什么时间点经过突触的形成、平台期和消除期取决于各个部位的成长。
4.从怀孕到3岁,婴儿大脑会制造出许多链接,所以3岁前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3岁以后机会窗就会关闭。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看,你现在不还是仍然坐在你的电脑前、你的书桌前学习吗?虽然大脑链接的密度在3岁以前是最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脑在此时具有最大的能力,大量的学习在3岁以后还是一直持续着。不过3岁前重要的在于奠定健康心理发展的基础,这些要从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中来认识,而不是从大脑发育的研究中来认识。
我们从大脑发育的研究中了解的仍然是特定方面的大脑发育,比如像视觉系统的发育就存在着关键时期,也就是有机会窗的说法,因为孩子的视觉发育,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见到光亮,对孩子的视觉的确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一直到进入青春期,大脑仍然继续发育并且逐渐成熟,所以关于机会窗在3岁以后就关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5.好的营养是帮助大脑健康发展的最佳方法之一。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好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好的营养对于孕妇和婴儿都很重要,孕妇需要补充适量的叶酸和铁,整个怀孕期间必须要避免尼古丁、酒精和违禁的药物。发育中的大脑对铁的需求很大,无论母亲是否缺铁,婴儿在出生以后的前6个月里都需要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来摄取适量的铁。婴儿6个月之后可通过强化的婴儿面片或者铁剂来补充。铁对于维持充足的运载氧的血红细胞至关重要,这个血红细胞为大脑发育提供必要的养料,所以,用奶瓶喝奶的孩子要喝含铁的配方奶。
母乳含有所有大脑发育所需要的氨基酸和脂肪,如果母乳营养不良、营养失调,对孩子是有影响的。
有的孩子的大脑会比正常孩子的大脑要小,会有永久性的行为或者认知的缺陷,包括语言和精细动作会发展比较慢、智商比较低、学习成绩比较差等。
6.读书给新生儿,是帮助孩子将来学习阅读的最佳方法。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能够意识到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确是其中的一个方法,但是不能说是最佳的方法,因为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跟孩子交谈、唱歌儿、听音乐等。有些研究表明,当孩子听过大量的现场语言,经常跟孩子讲话,并且鼓励孩子去交流,这些方式的确会让一部分孩子比语言环境受限制的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更好。
在这里我再强调下现场语言。现场语言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就是当你给孩子换尿片的时候,你就可以跟他进行很多对话、互动和感官刺激。孩子年龄大一点的时候,跟他一起走路的时候,也可以跟他多互动,多发挥现场语言。芝加哥大学有研究发现,对于20个月大的孩子,爱说话的妈妈的孩子比不爱说话的妈妈的孩子的词汇量平均多131个,到孩子2岁的时候,这种词汇的差距就增加到了295个。
有的家长忙,给孩子听很多电子产品的声音。要记得让他被动地听和他主动跟你有现场的、积极的一来一往的互动,差距是非常大的。只有现场语言而不是电视播放的语言才会有效果。
7.婴儿时期生活在孤儿院可能会对他大脑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这个说法不正确。
其实刚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学习了一个匈牙利医生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照顾0到2岁孩子的方法,我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当时是在匈牙利的一所全托的孤儿院里,那里的孩子们都是战后的孤儿,孤儿院用科学的方法来抚养孩子,所以那些孩子都健康成长。
哪些做法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呢?是那些对孩子没有回应、行为不一致的照顾,这样的照顾会造成孩子在认知、社交、情绪以及生理上都有问题。所以,父母能在家全职照顾孩子,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无法在家全职照顾孩子,有老人家照顾也是非常好的。如果也没有,应该找非常负责任的、可以跟孩子有互动的、有回应的人来照顾孩子。
科学家相信,孩子小的时候有害的行为和忽视会影响大脑的发展并且产生终身的问题。健康、充满关爱的环境可以启发孩子的潜能,所以高品质的照顾非常重要。高品质的照顾,尤其是对于曾经遭受过虐待或者忽视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得到健康的发展,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孩子他小的时候真的有一些不好的经历,之后他得到了高品质的照顾,比如他在幼儿园里有有爱心的老师、有对他关怀的老师,有这样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环境,那对他是有积极健康影响的。
8.有时负面的或者不当的刺激,可能会对孩童有严重、持续的不良影响。这个说法正确。
尼古丁、酒精、药物可能会对发育中的大脑有破坏性影响,特别是在大脑正在形成的怀孕期间。
大脑发育有几个关键期。虽然我们对于这几个关键期的理解还有一个漫长的路。我们知道孩子出生以后的前几周,如果没有适当的光照就会改变视觉系统的发育。如果完全没有听见语言或者是受到非常差的照顾,这样的情形会对发育造成影响。但是我们还需要去了解这些影响的持续性以及大脑克服这些影响的能力。一般来说,虽然有这些关键期,也会有敏感期。两者的区别:敏感期的时间更长一些,关键期的时间更短。
9.我们所学习的大部分关于脑部的知识来自对动物的研究而不是对人类的研究。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大多数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是基于动物的,比如像老鼠、猴子。这些动物的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人类大脑如何运作的假设,所以我们从动物研究出发还是有意义的,可还需要对人脑做更多文献的研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十分谨慎,需要在一定限度内使用已有的研究来合理地解释人脑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做讲师的、做老师的、做这些相关培训的也要非常谨慎,所以我在给大家回答问题或者给他人讲课的时候会非常谨慎,会查很多文献、资料,不会从一些广告词去摘录,因为很多广告词其实都是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科学根据。当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关于人脑和动物大脑功能的知识,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已经很成熟,对大脑发展的研究也有很多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其中最核心的、基本的知识即关于大脑如何发展的已经被记载,然而因为完整的图景还没有完成,所以现今想要用目前的研究成果来预防或者干预大脑的问题还很困难。
10.大脑的研究常常断章取义地被误会和滥用。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有时候对大脑的研究有些方面是没有办法用人来测试的,比如我们讲到眼睛的视觉发展的相关结论,例如关键期,主要是通过对猴子、小鸡的实验得到的。刚生下来的小鸡,把它放在黑暗的环境里几周再放出去,然后再测试,会发现它失去了视觉能力。猴子也是,一段时间把它放出来,它就会从座位上跌倒,没有办法判断方位。像这样的实验,不可能用在孩子身上。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家长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孩子刚出生就把他放在黑暗的环境里几周,然后观察他的视觉有没有受到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这样做,也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这样做。所以,这就会带来一些局限性。但是你知道,也有很多人用这个大脑的研究断章取义,甚至把它滥用到边缘化弱势群体上,这是个比较极端的做法。
也有一些育儿方式的建议是基于大脑研究的概念提出的。但是事实上这些建议大多数还是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这些或许是好的建议,但并不是基于早期大脑发育的知识。所以,这对家长来讲确实很难判断,对此建议家长要仔细辨别其宣传语、其背后的理论根据是不是断章取义,是否是杜撰出来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了解一些孩子大脑发育的基本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扫码获取作者更多关于蒙氏问题的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