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
传承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个要求。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一句精辟论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儿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一句话道出了,传承小儿推拿手法对儿推师一个总体手法要求,概括起来基本包含以下几个特点:轻快、柔和、均匀、持久,基本手法有“按、摩、掐、揉、推、运、搓、捣”八法。
1.轻快
婴幼儿脏腑清灵,肌肤柔嫩,气血充盈,气行于体表,用力要轻快,得气即可,不可用力功伐,损伤肌肤。得气是指在轻快的推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微湿、微滑、微热、微涩的感觉。
2.柔和
是指手法用力要和缓平稳,不用暴力蛮力,用力要有渐变的过程。表现为一个曲线发力的特点。在临床中发力分为刚劲和揉劲,刚劲是指从发力的一开始保持一个力量,例如是十牛顿的力量,那么在整个发力的过程中都是十牛顿;柔力是指在发力的过程中,力量始终是由轻到重,再到轻,再到重,再到轻的一个曲线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力量发出去和往回收的时候,有从一牛顿到十牛顿,十牛顿到一牛顿的曲线渐变过程。
3.均匀
是指手法操作要有节奏性,快慢始终如一,切忌忽快忽慢,用力要轻重得当,每个方位的力量要均匀一致;每一次发力无论是起还是落,无论是出还是收一定要保持力量的均匀性。在临床中腰发力、肩发力、肘发力、腕发力可以比较容易做到均匀发力,但是指发力很难做到均匀发力。在小儿推拿的过程中,建议采用坐桩法。
4.持久
要求手法着实,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缓而不急,时间长而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软,尤其是新生儿手法更要轻柔,使之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变通自在人心。所以在使用手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把轻快、柔和、均匀、持久在一起复合操作。骆如龙在《幼科推拿秘书》中指出:初生轻指点穴,二三用力方凭五七十岁推渐深,医家次第神明。对不同年龄的小儿,手法用力应有所区别。再者,对于各种不同的手法又有它自己的要求,如推法要轻快,频率每分钟约240次,但要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摩法则要均匀柔和,做到轻柔不浮,重而不滞;掐法要既快又重;拿法要刚中有柔,刚柔相济;拿法和掐法刺激较强,次数不可太多,通常放在治疗最后操作。推拿就是通过手法操作来防治疾病的,手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疗效。只有遵循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