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穴位

第四节 腰背部穴位

1.大椎

位 置

第七颈椎下凹陷中。

手 法

用中指端揉,称揉大椎;用食指、大拇指捏挤称捏挤大椎;用刮痧板刮称刮大椎。

功 效

清热、利咽、发汗。

适应症

咽部红肿、疼痛、发热、颈项痛。

大椎

2.肩井

位 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肩井

手 法

用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拿,称拿肩井;用拇指、食指按揉称按揉肩井。

功 效

通一身之气血、发汗、解表。

适应症

本法为总收法,适用于所有症状。

3.风门

位 置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 法

用两拇指、食指、中指端揉风门穴,称揉风门;用鱼际擦风门称擦风门;用大拇指、食指捏挤风门处取痧,称捏挤风门。

功 效

止咳、平喘、祛痰。

适应症

感冒、咳嗽、喘促。

风门

4.肺俞

位 置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肩胛骨内侧缘顶端下一分处。

手 法

①用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揉肺俞称揉肺俞;

肺俞

②用大拇指沿肩胛骨内侧缘,从上向下分推称为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③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搓擦肺俞,称擦肺俞;

④用大拇指、食指在肺俞穴处取痧称捏挤肺俞。

功 效

止咳、平喘、祛痰。

适应症

外感内伤引起的咳嗽、喘促、胸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

5.脾俞

位 置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 法

用两手拇指螺纹面或食指、中指指端螺纹面在脾俞穴揉,称揉脾俞;用大鱼际、小鱼际或者掌跟擦,称擦脾俞。

功 效

健脾、益气。

适应症

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睡卧露睛,腹胀腹痛等症。

脾俞、胃俞、肾俞

6.胃俞

位 置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 法

用两手拇指螺纹面或一手食指、中指端在胃俞穴揉,称揉胃俞;用大鱼际、小鱼际搓擦,称擦胃俞;用大拇指、食指捏挤取痧,称捏挤胃俞。

功 效

补益胃气、降逆、和胃。

适应症

呕吐、口气、消化不良、呃逆腹胀。

7.肾俞

位 置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平命门穴处。

手 法

用两手拇指螺纹面在肾俞穴揉,称揉肾俞;用大鱼际、小鱼际擦肾俞,称擦肾俞。

功 效

固本培元、滋阴壮阳、补益肾元。

适应症

小便频数、遗尿、腹泻、腰酸困痛、手脚发凉、个头矮小等症。

8.脊柱

位 置

大椎至龟尾成一条线。

脊柱

手 法

用食指、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柱;用捏法自下而上捏,称捏脊法;用大拇指,以一指禅手法沿脊柱和两侧膀胱经做一指禅放松法。

功 效

强脏腑、通经络、理气血、调阴阳、强身健体。

适应症

①捏脊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

②推脊柱有轻推脊和重推脊,轻推脊安神;重推脊清热。

9.七节骨

位 置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手 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下推七节骨;反之为上推七节骨。

功 效

上推七节骨,能提能升能补、具有温阳止泻的功效。下推七节骨能清、能泻,具有泻热、通便的功效。

七节骨

龟尾

适应症

脾虚泻、寒泻,便秘、湿热、泻痢。

10.龟尾

位 置:尾椎骨端内侧。

手 法

术者用大拇指和中指端揉、颤,称揉颤龟尾。

功 效

通调大肠。

适应症

泄泻、便秘均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