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文解字》

第一节 关于《说文解字》

要了解汉字构造的知识,必须从《说文解字》说起。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编纂,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一部字典。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后汉书·儒林传》称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深奥道理)而不可乱也。”基于这样的认识,许慎历经21年著成《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540个部首归并为14大类,每一大类为一篇,正文共计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计15篇。《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都采用这个方式,故清代的段玉裁称“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说文解字》通过对小篆字字形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而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许慎称该书“万物咸睹,靡不兼载”,许慎的儿子许冲在《进书表》中也称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将六经的各种注解,都集中起来,理顺其彼此衍生的关系,求其本义)。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在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不少学者闭门研究学问,使得文字、音韵、训诂等学问(统称为“小学”)兴盛,研究《说文解字》也成为当时的显学,同时还涌现了一批大家,如段玉裁、王筠等。其中段玉裁尤负盛名,他耗尽毕生心血著成《说文解字注》一书,该书对《说文解字》多有修订、阐发、拓展,被公认为解析《说文解字》的典范之作。

因此,作为中国现代中学生,想要学习汉语精华,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就不可不了解《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