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韵母

二、关于韵母

中国诗歌发达,诗歌要求押韵,表明古人很早就对汉字的“韵”有所认识。为了审音辨韵的需要,六朝时出现了一批韵书,宋代出现了《广韵》,其为迄今为止的最为完整的影响最大的一本韵书。作者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按语音中的韵划分的大的部类,就是韵部。其中每一韵部选用一个字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就叫韵目,《广韵》把韵归并为206个部类。

《广韵》分韵取细密区分的原则,但从写诗用韵的角度来说,过细的分韵会带来不便,于是有南宋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面世,由于刘渊是平水(今山西临汾)人,故其又称《平水韵》。《平水韵》共106韵,是写诗用韵的依据,又叫《诗韵》。直到今天,律诗仍按《诗韵》要求押韵,可见其深远影响。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韵部。辙,就是韵的俗称。合辙,就是押韵。十八韵,是根据现代北京语音音系归纳出来的韵部。按十三辙押韵比十八韵要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共有39个,其中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韵母最多可达三个音素,根据它们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韵腹、韵头和韵尾。韵腹是最不可缺少的。在韵文里,某些句末用同韵的字,就叫押韵。押韵,既可以是韵母完全相同,也可以是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头不相同,还可以是韵腹接近(如韵母o与韵母uo和韵母e就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