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字体功能及美感

二、书法的字体功能及美感

篆、隶、行、草、楷,五体各有其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这五种字体的形象和用法。

小篆是秦朝宰相李斯为了秦始皇统一政令而创制的字体,垂直、水平、等距不但构成了小篆的基本特色,也成为汉字发展极为重要的特点,并且决定了汉字字体的美感原则。小篆字体庄重、大方、严肃,用于政令倡导,效果显著。后代的碑刻,往往在最显著的位置——碑额上用篆书来刻写标题,使其显得十分庄重,而其他字体并没有这个特点。

隶书本是走卒贩夫所用,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字体,笔画随意,运笔快速。隶书有速度、节奏、粗细的变化,加上“蚕头雁尾”的笔法,其表现力相比篆书更强,同时也开启了后代的书法艺术。

行草是速写技术应用的产物。行草的出现与发展,意味着书法笔法从隶书的古朴变得更为自由和多变。而毛笔的使用,更加快了这一趋势。行草的线条自由流畅,变化多端,给予书写者更大的表现空间,因而字形结构更美。行草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夫都使用的字体。草书在唐朝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书写快速,需要精熟的技法与专注的写作状态,因而草书书法往往可以表现出书写者的心理状态。草书应该是所有字体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因为一点一画都不能马虎,如转弯的角度、大小、弧度都不能超过规矩,否则就不能辨认。一方面,没有纯熟的书写技术写不出草书;另一方面,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也没有办法判断作品的好坏。

字体发展到唐楷,其发展历程也就结束了。楷书字形、结构、笔顺的定位,以及字体的容易辨认性,使得这种字体更容易学习和普及。楷书也就成为后世初学书法的第一选择,楷书的美,也就成为大家认识书法工整、规律的美的开始。在普遍使用毛笔书写的时代,楷书的运用并不普遍,仅用于碑文、公告等(后由于书写工具的改变,如钢笔的使用,这一现象才有所改变)。楷书过分强调书法的方法,从而造成了书法与大众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