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120个汉字本义探源

附录一 120个汉字本义探源

续表

1.八:指事字。用相背的两条弧线作指事符号,表示物体被分离为两部分。《说文解字》: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2.更:《说文解字》:改也。从攴(pū),丙声。攴,就是“扑”字,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和行为。“又”,即右手。“更”为动词,在钟点交替之际敲钟报时,读音为“gēng”。

3.获;即隻,猎人手持一只鸟。从又,从隹。表示猎获鸟雀。后加“犬”旁,强化猎获之义。

4.集:群鸟在木上也。从雥(cà),从木。雥,由三个隹组成,指鸟群。后来一只隹停在树上,也是集。

5.监:“监”是“鉴”的本字。由两部分组成,(見,睁大眼睛看),(皿,水盆);表示盛水为镜,自我审视。本义为从水盆中照看自己的面影。远古时代盛水为镜。

6.零:意为阵雨后的小雨。雨为形旁,令为声旁。

7.受:甲骨文的受字,画的是两只手,中间一个舟,舟是声符,表示两人传递货物。

8.叔:《说文解字》:拾也。从又,尗(shū)声。《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九月叔苴”即用的本义。

9.岁:木星名。中国远古先祖就已经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绕行太空一圈,每年经过一个星次,遂以木星行经的星次来纪年,即“岁星纪年法”,也因此古人将木星称为“岁星”。

10.行:甲骨文字形,像十字路口,本义为道路。《诗·豳风·七月》“遵彼微行”,微行(háng),就是小路。

11.引:引,意为拉弓持箭,张弦未发。《孟子·尽心下》称“君子引而不发”。

12.造:《说文解字》:“就也,从辵,告声。”“辵”作偏旁是俗称的“走之”旁。造的本义:前往,到,如“造访”等。

13.旨:甲骨文字形。上面的“匕”像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美。

14.主:该字的甲骨文就是点着的火把。远古时火在人们的生活中意义重大,夜晚的火把往往就是团聚人们的核心。

15.灾:《说文解字》:字形采用“宀”“火”会义。火从房屋下烧起,焚烧屋顶,必成灾祸。

16.杳:表示日坠林梢。本义指夕阳坠入丛林,光线暗淡。日在树上为“杲”,表示天色大亮;日在树下为“杳”,表示天色已昏暗。

17.石:上部为山崖,口子表示石块。丆(hǎn),山崖。

18.阜:“阜”的本义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阜”演变为偏旁“阝”,读音为“fù”,称“软耳刀”“双耳旁”“双耳刀”。在左为“左耳刀”,在右为“右耳刀”。在左边的字都跟地形、台阶等有关,如隘、阿、坠等。

19.页:一般有页做偏旁的字都跟头有关,如颈、颐、顶等。

20.荒:从草从亡从川,会意,表示洪水泛滥,家毁人亡,田园荒废。

21.手:像五指伸张的样子。本义为伸张的五指,人的前肢。古人称静态的前肢为“手”,称动态的手为“又”(抓握、操持),“又”通常作为造字部件,以偏旁的形式出现。

22.身:妇女腹部隆起,怀孕。这个意义保留在“身孕”一词中。

23.要:本义为腰。下为女,上为人头部,左右两手叉腰表示腰部位置。

24.妻:从又,意为以手梳理长发。会意盘发结婚为妻。

25.尿:甲骨文形为男子侧立撒尿。

26.妥:甲骨文形为一只大手按压一个跪着的女人。

27.采:甲骨文形为一只手正在摘取树上的果子。上为手,下为木,表示采集、摘取之义。

28.算:古时以竹片或小木条做筹码,用手来回摆弄计算数字。篆书上为竹,代表竹片,下为手,表示双手摆弄。中间是目,表示用眼睛看。

29.弄:篆文上为玉器,下为双手,意为双手玩弄玉器。

30.共:篆文为双手捧着一种器具。意为共同。

31.兵:上为斧斤,下为双手。意为手持兵器去打仗。

32.爨:篆书上边是两手将锅放在灶台上,下部为双手持木放在火上。表示烧火做饭。

33.企:上为人,下为止,突出脚的作用,以便踮脚远望。

34.步:两个“止”,代表两只脚;表示一前一后地行走。

35.君:在篆书中,上为一手持笔,即“尹”字,表示制定政策的人;下为口,表示说话算数的人,会意统治者,专指帝王。

36.尽:篆体上为一只手,拿着一把扫帚;下为盛食物的器皿。意为持帚洗刷器皿,表示器具中的食物被吃光。

37.改:左为小孩之形,右为手持棍棒之形,表示棒打小孩使其改正。

38.争:篆书意为上下两只手在争一物,表示争夺、争斗、竞争。

39.有:上为手,下为肉,表示手持肉食。手中有肉,当然意为有。

40.孟:篆书上为小孩,下为浴盆。表示为新生儿洗澡,俗称“洗三”。洗三是小孩生下来的第一件事,故有开始之义。此外,兄弟中排行最大的称为孟。

41.弃:甲骨文上面为“子”,中间是“箕”,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一只装有婴儿的箕,准备将孩子丢弃。

42.肖:《说文解字》:“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

43.牝:甲骨文左为“匕”字即“”,表示俯伏的妇女;右为“牛”。该字表示母牛。牡,“”,左为牛,右为“士”;“士”,古义为持斧作战的武夫,表示男性(也有说“士”为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牡”字表示公牛。

44.半:上为“八”,分开之意;下为“牛”。表示把牛分为两半。

45.疾:两臂张开的人,意为一个人被箭矢射中。

46.益:下为盛水的器皿,上为水。表示水从器皿中流出来。

47.乃:该字本义为女人的乳房。后加“女”字,成为“奶”字。该字义逐渐被“奶”字吸收。

48.因:口字形为席子,里面是一个人。字义是一个人躺在席子上。后该字义为“茵”字所吸收。

49.富:从字形来看,“宀”是房子,中间是一个酒坛子。字义为屋子里放着一坛酒。古人认为有房子住、有酒喝,就是富足的生活。

50.福:左为“示”,表示祭祀;右为“畐”,为酒坛子。字义表示用酒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即求福。

51.鬼:字形上面为面具,下面为人,表示祭祀仪式中头上戴着恐怖面具的巫师;后在右边加一“厶”字,成为“”,表示私,不敢公开。

52.自:象形字,象鼻形,指人的鼻子。后“自”用来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53.生:该字是一个由“土”和“屮”组成的会意字。屮,读音为“chè”。生,字义为草木出于土上。

54.典:上为“册”,古代的书籍是一张张竹片或木片串编而成的;下为“丌”,读音为“jī”,是垫物的器具,底座。字义为将册供在几上,表示很重要的册,即经典。

55.邑:上为“口”,表示城墙;下为“人”。该字表示人在城墙下。字义为小邦国,城市。常简化为“阝”,读音为“fǔ”,放在字的右边,凡有此偏旁的字与国名、城市、区域有关,如都、郊等。

56.困:“口”表示石头砌成一圈,中间“木”,表示树木。字义为树木被石头圈住,生长受阻。

57.公:上为“八”,表示相背;下为“厶”,即私;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公正无私。

58.聿:上为手,下为笔。字义为握笔书写。后加“竹”旁,成为“筆”。该字义为“笔”所吸收。

59.之:上面是脚的象形字“止”,“止”为足,有行走之意;下面一横,表示地面。字义为在大地上行走。

60.歹:字形上为骨节,下为残肉,字义为剔肉的酷刑。《说文解字》称“列骨之残也”,即骨肉分解后残留的骨架。也有解说为枯骨。

61.义:从羊从我。“羊”是祭祀的牲畜,“我”是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兵器,表示仪仗,合起来就是“仪礼”。后来该字义被“仪”吸收。

62.我:古代的一种兵器,像戈,却又比戈多几把锋利的小刀。后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也有人认为,我,从戈从禾。禾,代表财产;戈,代表武器。用武器保卫财产,就是“我”。63.纲:本义是提纲的总绳。

64.太:在大的下面加一点,表示比大更大,会意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太空、太古等。

65.户: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说文解字》曰“半门曰户”。门一般为两扇门,户是只有一扇的门。

66.子:字形像一个大脑袋,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婴儿。

67.习:《说文解字》:“数飞也,从羽从白。”郭沫若认为白疑为“日”之误,指鸟儿在晴日练习飞翔。该字的甲骨文字形,可以为证。

68.天:上部为人的头,下部为“大”。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字形特别突出了人的头部,意味着字的本义为头顶。

69.见:上部为目,下部为人。意为看见。

70.永:从水从人。意为人在水中游泳。该字义后为“泳”吸收。

71.析:从木从斤,斤,斧头。意为用斧头将木头分开。

72.为:从手从象。意为人用手牵着大象从事劳作。

73.乳:从手从子从乃。意为一个人手托小孩的头在喂奶。

74.向:从宀从口。字义为房屋墙壁上开的通风的窗户。

75.名:《说文解字》:“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76.年:从禾从人,上为禾,代谷物,下为人。字义为一个人被禾穗压弯了腰,表示禾谷丰收。中原地区大都一年收获一次,“年”由禾谷丰收引申为时间“年”。

77.昆:从日从比。字义为二人在太阳下肩并肩劳作。一起劳作,关系比较亲密,“昆”引申为“兄”,如昆弟,即为兄弟。由于一起劳作的人很多,所以昆又有众的意思,如昆虫,即为众多小虫。

78.孝:上部为“老”,指老人;下部为“子”,指小孩。字义为小孩搀扶老人。

79.束:从木从口;口,古“围”字。意为用一根绳子将树枝捆扎起来。束的本义为“捆”。

80.走:字形上部为个人挥动双臂奔跑的形状,下部为“止”,表示一只大脚。字义为奔跑。

81.时:从日从土从寸(手)。表示在土地上测量太阳的位置。人们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来确定春夏秋冬四季。

82.没:从水从回从手。表示被淹于漩窝中的人挥手挣扎。回,即洄,旋涡。意为一个人被旋涡淹毙。

83.坐:从人从土,表示两人相对着坐在土炕上。

84.谷:从水从口,口表示通道。本义为水从山谷流出。谷,山涧。水出山为山涧,山涧的水汇入山溪,山溪之水汇入川流。

85.秃:从禾从兀。表示庄稼不结穗。本义为庄稼茎稍光裸不结穗。喻指光头。

86.间:从门从月。表示门缝里有月光照进来。本义为缝隙,空隙。

87.忍:从刃从心。字义为用刀割心。表示心痛如割,但强迫坚持。

88.取:左为“耳”,右为“手”。表示手持耳朵。字义为捕取。

89.戍:从人从戈。表示一个人扛着戈去打仗守卫边疆。本义为戍边。

90.奋:上为大,中为隹(鸟),下为田。字义为一只大鸟正奋力飞翔在田野上。91.罗:从网从糸从隹。意为用丝绳网捕鸟。

92.具:上为鼎,下为廾,廾为双手。本义为双手举鼎。古人祭祀时,将物品装在鼎中,双手举鼎,放到神灵面前,准备祭祀。

93.败:从贝从攴(pū),攴,手持木棒。表示手持木棒将贝壳毁坏。字义为毁坏珍宝。

94.季:上为禾,下为子。会意为幼嫩的禾苗。引申为年纪最小者。如季父,就是幺爸。

95.定:从宀(房屋)从正(足),表示足停在家中。意为住在家中表示安定。

96.观:左为雚,像张着两只角睁开大眼的猫头鹰;右为见。会意为反复地看,仔细地看。

97.学:上部分左右两边为双手,中间为爻,古代计数的算筹;中间为“宀”(房屋),下面为“子”,指小孩。字义为一个人双手拿着算筹在家中教小孩。

98.威:《说文解字》:“姑也。从女,从戌。”

99.章:《说文解字》:“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十,表示十进位数的末尾。十,不是数目,而是“竟”的意思,表示终结、结束。

100.楚:从林从足。双木,表示丛木,一名荆;足,表示人行走。字义为一个人在荆棘中行走。本义为带棘的灌木。

101.盈:该字甲骨文字形上部左右是两个人,余部为益,意为两人进入浴缸,浴缸里的水满溢。

102.寒:《说文解字》:“冻也。”字形采用“宀、人、茻、仌(冰)”会义,表示天气寒冷结冰,人在屋子里用草褥垫盖御寒。

103.往:左为双人旁“彳”,意为行走;右上为“止”,代表行走的脚,右下为“王”,指贤君。会意,意为用脚行走,投奔君王。

104.收:从丩,从攴。左为用绳索捆绑,右为手持器械。意为捆绑罪犯,并加以打击。

105.戒:上部为戈,下部为两只手,意为双手持戈,警惕备战。

106.律:左为双人旁,意为行动;右为一只手拿着一支笔。表示在书写规则。该字本义为写入法典供人们遵行的准则、规范。

107.丽:上部为一对鹿角,下部为鹿身形状。本义为长在鹿头上漂亮的鹿角。

108.珍:左为玉,右为,指浓密的头发,代指须发飘逸的长者。本义为长者传给下一代的珍宝。

109.重:从人,从东(東,表示行囊),从土。意为一个人背着沉重的行囊在土地上行走,即负重远行。

110.海:从水从每。每,指妇女生育。该字本义为水之母、水之源。

111.制:从未从刀。意为用刀修剪树枝。

112.服:左为方形木枷,中为人,右为手。意为把一个人的头限制在木枷上。表示抓捕罪犯,强制上枷,使其屈从。

113.殷:左为身,一个妇女怀孕的样子;右为殳(shū),像一只手拿着一件敲击乐器。该字本义为怀孕的妇女演奏音乐。

114.朝:左为太阳隐没在草丛中,右边为一轮残月。字义为残月当空照,红日冉冉升的早晨。

115.垂:甲骨文为,像树枝垂向地面;后来在字的最下面加了一个圈,写为“”,表示果实;再后来,在演化中用“土”字代替果实,表示树枝因果实累累坠向地面,成了“”。

116.祝:从示从人从口,左为祭祀的桌子,右上为一张开的大口,右下为一人字。本义为祭奉神灵,祷告求福。

117.汤:从水从昜,右为“阳”的本字。本义为被太阳照得温暖的水。故《说文解字》曰:“热水也。”

118.望:从臣从月,臣,是竖着的眼睛,指向下看;月,指月圆之夜;壬,甲骨文写为“”,从人从土,表示人站在土墩之上。本义为月圆之夜站在高处远望,怀想远方的人。后在演化过程中,左上角的“臣”变为“亡”,写为“”,表示望月怀想出门在外的人。

119.解:从角从刀从牛。本义为剖牛,取牛角。

120.圣:从土从又,意为用手供奉土地神。本义为神奇完美的土地神。《说文解字》认为“致力于地曰圣”,意为人们把致力于土地开发利用称作“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