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调和平仄
2025年09月26日
三、关于声调和平仄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是音高的变化。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分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是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是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就是说,平声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声音平缓、舒长;仄声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声音较为收敛、短促。所以平声和仄声形成声调上的扬和抑两大类型。在诗文中如果恰当地调配平仄,让不同类型的声调在相应位置上出现,就能使音调多样化,形成一种抑扬错综、跌宕回环的韵律美。
在现代汉语中,声调仍然分为四声,但四声类别有差别,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那么古代的四声和现代的四声有怎样的联系呢?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存在,变为了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人概括为“入派三声”,即将入声分到了平、上、去三个声调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