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一次,苏轼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对庙顶设计雕刻的一只木质的小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就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轼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來”;“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