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笔法
1.笔法种类
笔法即笔毛在点画中运行的方法。古人对用笔十分重视,元代赵孟頫曾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笔法包括中侧、藏露、平移、提按、转折等。
(1)中锋、侧锋。
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线条。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侧锋用笔是笔锋偏向于笔画的一边,笔锋运行一边实,另一边虚,其线条峻秀多姿,有利于承接笔画,加快书写速度。
(2)露锋起收。
露锋起笔指起笔时笔锋露在点画外面,又称入锋起笔。这种笔法直接利索,精神外耀。如楷书中的左尖横、上尖竖使用的就是这种笔法。
露锋收笔指收笔时笔锋表露在笔画外,有明显的锋芒,又称出锋收笔。露锋收笔具有增强点画的骨力和使精神外拓的作用。楷书中的悬针竖、撇画、捺画等就属这种笔法。
(3)平移。
平移,即笔毫在纸上仅作平行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又称行笔、过笔。中腰粗状的横画和竖画。
(4)提按。
提按,指笔毫在纸上下运动,提笔画细,按笔画粗,提按造成了笔画粗细的节律变化。如出锋芒所向的笔画、腰细的笔画都属于提按用笔。
(5)转折。
转是指毛笔作圆弧运动时,接触纸面的笔毫部分始终保持不变,如竖弯钩、心钩等笔画。折是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如横折、竖折等笔画。
2.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的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的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é),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永字八法相传为隋代智永和尚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将永字八法引为书法的书写法则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