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语教学中的意义

三、在成语教学中的意义

“滥竽充数”(霄不能写成“芋”):“芋”指薯类植物,《说文解字》称,芋头,叶大根肥,令人吃惊,故取名曰芋。“竽”是古代一种有三十六簧的簧管乐器,和我们现在常见的、与它同类的箫、笛子等一样均由竹子制作而成。

“好高骛远”和“趋之若鹜”:“骛”,本义为赶着马快跑,引申为追求。“鹜”,《说文解字》注为“舒凫”,就是家鸭,显然从鸟。

“气冲霄汉”(霄不能写成“宵”)和“通宵达旦”:“宵”,夜也。形声字,上部为形旁,形容屋檐下幽暗似夜,肖为声符。“霄”,《说文解字》称:“雨霰为霄。”即下小雪粒为霄。“霄汉”,指云霄和天空。弄清了两个字的本义,在书写和运用两个成语时,就不会出错了。

“鬼鬼祟祟”(不要误为崇崇):“祟”,指鬼神作灾祸。从示,从出,会意字。下部的“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说文解字》称:“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鬼鬼祟祟,形容行为不光明正大。崇,山大而高,从山从宗;宗,也有“为众所师法景仰”的意思,与此相关。

“门可罗雀”:不少人认为该词是形容门前冷清,麻雀可以落下来觅食,于是写为“门可落雀”。造成该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罗”的含义。“罗”的繁体应为“羅”,从网,从丝,从隹(zhuī,短尾鸟),描绘的是一个人用丝绳和网捕鸟的情景。故《说文解字》称:“罗,以丝罟鸟也……古者芒氏初作罗(由芒氏发明罗)。”明白了这点,就再不会犯上述错误了。

“之子于归”:在一些嫁女的人家,常常会挂对联,横批多为“之子于归”,意思是“这户人家的女子要出嫁”。那么,“归”为何为“出嫁”之意呢?“归”,繁体为“歸”,《说文解字》曰:“女嫁也,从止,从妇省。”止,就是足,行走的意思;妇,为妇女。“止”的上部分结构为声符。该字为形声兼会意字。古人认为“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

“升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造诣深浅程度的差别。入室,指达到最高境界,升堂,稍次于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论语》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为了进一步理解该成语,可对“室”的结构进行分析。“室”,上部为房屋,下部为“至”。“至”像箭矢着地,箭矢着地,则有终极之意,因而“室”为房屋后部的专称。

“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踪迹,形容深藏不露。韬,《说文解字》曰:“剑衣也。从韦,舀声。”“韬”就是剑套、剑鞘之义。“韦”是形符,“舀”为声符。“韦”,即熟牛皮。“韦编三绝”表示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多次,形容读书勤奋。在《左传·秦晋崤之战》里,有“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的句子。弄清了“韦”之义,也就明白了“韬”义为“剑套、剑鞘”的缘故了。光,代指“剑”。由此可进一步明确:“韬光”,就是把剑藏在剑套里,收敛其锋芒。养,培养;晦,《说文解字》曰:“月尽也,从日,每声。”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其时,月亮经历了一个显隐圆缺的周期,至此完全隐没,引申为“隐藏”。因此,“养晦”,就是培养隐藏踪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