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表演的框架

2.即兴表演的框架

一个周六的晚上,一个名为“母亲”的即兴喜剧表演团体登台献艺,他们的舞台就搭在曼哈顿西区一家超市地下室的小型剧场里。那是感恩节刚过不久的一个夜晚,空中飘着雪花,但剧场里却座无虚席。“母亲”组合中有5男3女共8名演员,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舞台上空空如也,只简单地摆了6把白色折叠椅。这个组合当晚要表演的,是在即兴表演界被称为“哈罗德”形式的喜剧。他们登上舞台,事先并没有准备自己要演出的角色或剧本,而是从观众的提议中任意挑选一个,然后,在完全不经过事先讨论的情况下,从零起步,即兴表演一出30分钟的喜剧。

组合中的一名演员让台下的观众给出一个建议。一个观众喊道:“机器人!”在即兴表演中,演员们很少会只截取观众提议的字面意思,因此在演出结束后,“母亲”组合的发起者兼成员杰茜卡告诉我,当她听到“机器人”一词时,脑中浮现的是冷漠的态度,以及科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所以,她立即登上舞台,假装正在读一份有线电视公司寄来的账单。当时台上还有一名男演员,他背对着杰茜卡坐在一把椅子上,两人聊了起来。这位男演员当时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吗?不仅他自己一无所知,杰茜卡和台下的观众对此也是一头雾水。但随着剧情的铺开,我们发现杰茜卡所饰演的是一个妻子,而男演员则是她的丈夫。妻子在电视收费单上发现丈夫收看了色情片,为此恼羞成怒。丈夫却回答说,看色情片的是他们十几岁的儿子。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另外两名演员冲上台来,其中一名饰演为剧中家庭排忧解难的精神科医生。在接下来的场景中,又有一名男演员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地说:“我是清白的,为什么要背黑锅?”原来,他饰演的是两人的儿子。剧情继续推进,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名演员出现吞吞吐吐或不知所措的情况。剧情发展顺畅,仿佛演员们已经排练过多日似的。有时台词或表演难免有些生硬,但总的来说,这场戏惊爆了全场,逗得观众们捧腹大笑,每一处情节都非常引人入胜。就这样,8名演员不经事先商讨,在我们眼前凭空制造出了一出短剧。

即兴表演很好地彰显了本书所讨论的思考方式。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演员们需要在没有任何剧本和情节做指导的情况下,随兴地做出复杂的判断。正因如此,即兴喜剧不仅扣人心弦,而且坦率地说,也有些令人发怵。如果我请你在一出由我编写的剧目中饰演一个角色,给你一个月的彩排时间,并让你一个月后在观众面前进行现场表演,我估计大多数的读者都会拒绝我。要是怯场了怎么办?忘词了怎么办?观众不买账怎么办?但传统意义上的剧目至少是有框架可循的,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每个演员都有排练的机会,况且还有导演来挑大梁,指导人们各司其职。现在,假设我再一次邀请你在观众面前进行现场表演,但这次,我既不提供剧本,也不告诉你该演什么角色、该说什么台词,还额外要求你逗乐观众。我很肯定,你宁愿在滚烫的煤块上走路,也不愿意接受这份苦差吧?即兴表演的可畏之处在于,这种形式杂乱无章、毫无框架可循。你可能会认为,你得登上舞台,然后当场把整台剧目都编排出来,是这样吗?

然而实际上,即兴表演一点都不杂乱无章。如果你和“母亲”组合的成员们面对面坐下来,和他们促膝长谈一番,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并不都是你想象中滑稽古怪、生性冲动、异想天开的喜剧演员。其中几位成员不但严肃,甚至还有一点书呆子气。每周,他们都要聚在一起,进行一次长时间的排练。每场表演结束后,他们都会聚在后台,对彼此的表现做冷静的点评。他们为何要如此卖力地练习呢?因为,即兴表演是一种受一系列规律支配的艺术形式,因此,演员们希望确保在每次登台时,大家都能够遵循这些规律进行表演。“母亲”组合的一个成员说:“我们觉得,表演和打篮球是一码事。”多么切中要害的比喻!打篮球是一项高速且复杂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在瞬间做出抉择。而培养瞬间决断能力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大量高系统性的重复训练。运动员们必须不厌其烦地在投篮、运球、跑步传球等技巧上精益求精,并且遵守球场上的明确分工。这也是即兴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还是我们理解“千年挑战”胜负迷思的关键所在:即兴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保罗·范里佩尔的军队之所以能在海湾一战中大获全胜,并不是由于当时的他们比对手蓝军更机智或更走运。在瞬息万变的高压状态下,人们瞬间决断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们接受的培训和排练的多少,还要看他们是否能打破常规,见机行事。

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想要进行即兴表演,演员们就必须要遵循一条重要的规则,即彼此达成一致。这一理念的意思是,创造剧情或制造幽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即角色要接受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兴剧目的创始人之一基斯·约翰斯顿(Keith Johnstone)曾写道:“如果你能放下手中的剧本,想一件你不希望降临在自己或你所爱之人身上的事,那么,这就是一个值得被搬上舞台或荧幕的剧目。我们可不愿意一踏进饭店大门就被迎面而来的蛋挞打个正着,也不希望瞥见奶奶坐着的轮椅朝悬崖直冲而去。但我们却会自掏腰包,去观看带有这些情节的戏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压抑自己这方面很有一手,而即兴表演的老师只要做到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教出‘天资过人’的即兴演员来。差劲的即兴演员往往会穿插许多表演技巧,但却妨碍了剧情的发展。而优秀的演员则会自发地衍生剧情,推动戏剧的发展。”3

约翰斯顿让自己的两个学生演绎了一段即兴对手戏,内容如下。

甲:我的腿出毛病了。

乙:恐怕我得对你施行截肢手术了。

甲:大夫,我的腿可截不得啊。

乙:为什么?

甲:我舍不得我这条腿啊。

乙:(泄气地)拜托,老兄。

甲:大夫,我胳膊上也长了个什么东西。

很快,这幕戏中的两位演员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剧情的发展很不顺利。虽然演员甲巧妙地制造了一个笑料(“我舍不得我这条腿啊”),但整场剧目却显得淡而无味。因而,约翰斯顿喊了暂停,并向演员们指出了症结所在。原来,演员甲违反了“一致”法则。他的搭档提出了一个建议,但他却把建议否决了,因为他说了“大夫,我的腿可截不得啊”这句话。

随后,两人重整旗鼓。这次,他们将“接受”法则熟记于心。

甲:啊啊啊啊啊!

乙:怎么了,老兄?

甲:大夫,我的腿疼。

乙:情况看上去不妙啊。我得对你施行截肢手术了。

甲:大夫,我说的是你上次截掉的那条腿。

乙:你是说,你的木头假肢疼?

甲:可不是吗!

乙: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甲:大夫!可别告诉我是蛀虫啊!

乙:没错。趁蛀虫还没有扩散到全身,我得赶紧采取应对措施。

(甲的椅子突然倒了。)

乙:老天啊!都已经扩散到木头上了!

还是那两名演员,演技水平没有改变,角色也没有置换,连开头的剧情都大同小异。然而不同的是,第一次的尝试戛然收尾,而第二次的尝试中却充满着扩展剧情的契机。通过遵守一条简单的规则,甲乙二人变得滑稽搞笑了。约翰斯顿写道:“好的即兴表演者就仿佛具有心灵感应能力似的,每个动作都像经过事先编排一样。这是因为他能对一切提议持接受态度,而这可是‘正常人’鲜有的行为。”

再举个例子吧,以下一段对话出自即兴表演的另一位创始人——德尔·克洛斯(Del Close)组织的表演讲习班。其中,一名演员饰演警官,另一名演员饰演警官正在抓捕的抢劫犯。

警 官:(喘气)嘿!我50岁了,还有轻度肥胖。我们能不能停下来歇会儿啊?

抢劫犯:(喘气)如果我们都停下来,你不会抓我吧?

警 官:我保证这几秒不抓你。倒数3秒,3,2,1。

想要表演以上这场戏,你是不是非得聪明非凡或身手敏捷不可呢?并不是这样吧。这段对话非常浅显易懂,只要演员能坚守法则,对所有提议都持接受的态度,那么笑料自然而然就能显现了。如果你能创造出适当的框架,那么顷刻之间,流畅自如的即兴对话就变得容易多了,这正是一部优秀的即兴戏剧的关键所在。保罗·范里佩尔在“千年挑战”演习中领悟到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他可不会把他的队伍送上舞台,然后求神拜佛地祈祷有趣的对白会奇迹般地冒出来。他会自己动手创造出条件,然后即兴发挥,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