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大街上的悲剧

8.惠勒大街上的悲剧

事情就是如此:天色已晚,肖恩·卡罗尔、爱德华·麦克迈伦、理查德·墨菲和肯·博斯四人在布朗克斯区南部看到了一名黑人男青年。他看上去举止怪异。由于四人坐在行驶的警车中,因而并没有看清楚。但他们马上自建起一套理论,以便对青年的怪异举止做出解释。比如,青年的身形并不高大,看上去挺瘦弱的。“‘瘦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携带了枪支。”德·贝克边说边想象着当时四人脑中闪过的念头,“凌晨12∶30了,他孤身一人站在外面。这是个治安较差的区域,他是个黑人,并且形单影只,那么他一定有枪,要不然他是不会一个人站在这里的。加之他又那么瘦弱,他哪里来的胆子,竟敢在三更半夜站在外面呢?因为他有枪啊。这就是他们自己杜撰出来的理由。”四人把车倒回来,卡罗尔事后回忆,看到迪亚洛仍站在原地时,他感到“大吃一惊”——看到坐满警察的警车,坏人不是应该撒腿就跑吗?卡罗尔和麦克迈伦下了车,麦克迈伦大喊:“我们是警察!能和你谈谈吗?”迪亚洛愣住了,毫无疑问,他当时被吓坏了,脸上满是恐惧的表情。两名与这个街区和这个时辰格格不入的高大白人,此时就突兀地站在他的面前。然而,由于迪亚洛掉头跑回了楼里,警察错失了读懂他心思的时机。现在,事件转化成一场追捕行动。卡罗尔和麦克迈伦并非那位能够冷静观察珍珠手柄手枪是否朝向自己被掏出来的经验丰富的警官,他们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对布朗克斯区和“街道犯罪组”都很陌生,也不清楚在一条昏暗的走廊中追逐一个他们认为携带着枪支的男子会给他们带来何种难以想象的压力。他们的心率骤升,注意力范围也急剧缩小。惠勒大街是布朗克斯区中一条老旧的街道,路缘和人行道是齐平的,迪亚洛居住的公寓楼紧挨着人行道,中间只隔着一道有四层台阶的门廊,双方之间并不存在白色空间。从麦克迈伦和卡罗尔从警车中下来、双脚着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和迪亚洛的间距就不超过10或15英尺。加上迪亚洛这一跑,事情就演变成了你追我赶!在此之前,卡罗尔和麦克迈伦只是有些心生疑窦罢了,而他们现在的心率是多少呢?估计已经到了每分钟175次或200次了吧。现在,迪亚洛已经跑回了门廊,面前就是门廊的里门了。他将身体侧扭,在口袋里掏着什么。卡罗尔和麦克迈伦既没有地方也没有工具作为掩护,并且没有车门立柱为他们提供遮挡,好让他们把动作慢下来。两人身处子弹发射线上,卡罗尔的眼睛看到了迪亚洛的一只手和一件黑色物体露出的一角——可谁知,那只是个钱包而已。这里是深更半夜的布朗克斯区南部,迪亚洛又是个黑人,加之当时的时间已经紧张到了以毫秒为单位计数的程度,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几乎会无一例外地把钱包看成手枪。迪亚洛的表情传达的信号可能与卡罗尔脑中所想的有些出入,但是卡罗尔并没有看迪亚洛的脸,就算看了,他也不一定能理解迪亚洛的表情。这是因为,当时的他并没有尝试去解读迪亚洛的心思,他其实已经出现了自闭症症状,就像彼得在观看乔治和玛莎吻戏时将注意力锁定在了电灯开关上一样。卡罗尔的注意力已经死死定在了迪亚洛从口袋里掏出的东西上。卡罗尔大呼:“他有枪!”接着就开了火。麦克迈伦向后倒下,也开了枪。在旁人看来,一名男子和着枪响向后摔倒的情景只能表明一件事情:他被枪击中了。因此,卡罗尔继续开枪,麦克迈伦看见卡罗尔在开枪,于是也没有停止射击,而博斯和墨菲看到他俩正在开枪,于是跳下警车,也开始掏枪射击。翌日的报纸想必会抓住事故中警察共发射了41发子弹一事大写特写,但是4个手持半自动手枪的人的确在约两秒半的时间里发射了41发子弹,这是事实。实际上,整个事件从头到尾经历的时间,估计比你读完这段文字的用时还要短。但是这几秒时间所包含的,却是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行为和决定。卡罗尔和麦克迈伦向迪亚洛喊话,是第一秒。迪亚洛调头往楼里跑,是第二秒。警察跨过人行道,登上台阶,紧随其后,是第三秒。迪亚洛在口袋里掏着什么,是第四秒。卡罗尔大喝:“他有枪!”随即开火,是第五秒和第六秒。砰!砰!砰!是第七秒。之后是一片死寂。博斯跑向迪亚洛,低头往地上一看,大喊道:“该死,枪呢?”接着,他朝着韦斯特切斯特大街跑去,因为他已在刚才的呼喊和枪声中迷失了方向。卡罗尔一屁股坐在台阶上,身旁迪亚洛的尸体上满是弹痕。卡罗尔失声恸哭。7

【注释】

[1]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法国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