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脑袋里有什么东西告诉我:先别开枪

7.我的脑袋里有什么东西告诉我:先别开枪

法伊夫的调查结果之所以可贵,是由于它颠覆了以往认识警察枪击事件的切入点:一方面,批判警察行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矛头直指警察个人的动机和意图,大谈种族歧视和有意而为的偏见;另一方面,为警察说话的人则不谋而合地搬出同一套说辞来招架,这套说辞就是法伊夫所谓的瞬间综合征:一名警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就在那里,没有时间多想了,于是他采取了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接受失误是无可避免的这一事实。说到底,上述这两种观点都属于失败主义之谈,它们消极地认为,对于任何危急事件,我们都是无力予以制止或控制的。特别是在面对需要动用本能做出反应的情况下,人们更是一窝蜂地采取这一见解中的态度。然而,这种臆断大错特错。从某方面来讲,我们的潜意识与显意识思考并无差异。这是因为,无论采取哪种思考方式,我们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瞬间决断能力。

在压力下,极度的冲动和思维盲区是不是必然会出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上文中为公众人物提供安保服务的保镖公司老板德·贝克,让公司的保镖参加了一项被称作“压力免疫课”的培训。“在我们的培训中,扮演被保护者的演员会告诉你‘到这里来,我听到动静了。’于是你转过墙角,砰的一声,你中弹了!不过这不是真枪实弹,而是用塑料做的彩弹,但你会有感觉。接下来,你还得继续完成你的任务,我们会告诉你:‘再来一次。’而这一次,我们会在你正朝屋里走的时候向你开枪。经过四五次这样的模拟中弹后,你的压力免疫就差不多练成了。”德·贝克还有一项类似的训练,其中,受训人需要多次与一只恶狗进行对峙。“在开始的时候,受训人的心率会达到每分钟175次,连视线都模糊了。到了第二或第三次的时候,他们的心率先是降至每分钟120次,又降到每分钟110次,然后他们就能正常地行动了。”通过重复上述训练,再结合实际经验,警察面对暴力冲突时的反应得到了根本上的扭转。

同样,心智解读能力也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的。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心智解读专家”的西尔万·汤姆金斯,就是“熟能生巧主义”的坚决拥护者。其子马克出生的时候,他从普林斯顿大学请了公休假,待在位于新泽西州泽西肖尔的家中,整日盯着儿子的脸仔细观察,捕捉婴儿在刚降生的几个月里脸上所闪现的表情的规律,也就是好奇、喜悦、悲伤和愤怒之间的循环。他搜集了几千张记录着你所能想到的人类所有面部表情的照片,自己钻研各种面部纹路和皱褶的学问,以及哭和笑之前面部的细微差异。

保罗·埃克曼设计过几个简单的测试,以考查人们的心智解读能力。在其中一项测试里,他播放了一小段录像,内容为十几个人分别讲述他们所做过的一些事情,这些人之中有的人说的是实话,有的则在撒谎,而参加测试者的任务便是判断出哪些人是说谎者。这项测试的难度高得惊人,绝大多数参与者的表现与胡乱猜测无异。而表现突出的是哪种人呢?答案是,平日里有过此类练习的人。比如,丧失了说话能力的中风患者就是这项测试的大师。由于病症的驱使,他们对人们面部传达的信息变得异常敏感。童年受过严重虐待的参与者也有出色的表现,像中风患者一样,他们也得苦练心智解读这项困难的技能,以便读懂他们性格暴戾或酗酒成性的父母的心思。埃克曼还为执法机构举办了研讨会,在会上教授人们提高心智解读能力的方法。他说,区区半个小时的练习,就可以让人成为辨识微表情方面的行家。“我有一盘培训用的录像带,很受大家的好评。刚开始播放录像时,大家根本辨别不出录像里的任何表情,但是35分钟过后,他们却能一一辨识这些表情了。由此说明,这种技能是很容易练成的。”

戴维·克林格进行过一次采访,采访对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官。这位警官在其职业生涯中已经多次出入险境,也有过不少不得不顶住压力去解读对方心思的经历。这位警官的陈述说明,只要处理得当,发生于高压时刻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事发时正值黄昏,他正在追捕3个十几岁的黑帮成员,其中一人跳过了围栏,另一人逃到了警车的前方,最后一个则在离警车不到10英尺的地方,一动不动地站在车灯的灯光下。警官回忆道:

我当时正要从副驾驶一侧的车门下车。(那个男孩)用右手在他的裤腰处摸索着什么。接着,我看到他把手放进了裤裆里,正在往左侧大腿处伸,好像在摸索从裤腿里掉落的什么东西。

他一边在裤腿里摸索,一边朝我转身。他直视着我,我喊道:“停下!别动!别动!别动!”我的同伴也在朝他大喊:“停!停!停!”我一边对他下令,一边取出左轮手枪。当我离他还差约5英尺距离的时候,他掏出了一支0.25英寸口径镀铬自动手枪。说时迟那时快,他把枪拿到腹部正中的位置,然后立即扔在了人行道上。我们将他缉拿归案,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我认为,我之所以没有向他开枪,唯一的原因是我看他的年龄还很小。他只有14岁,看上去也就9岁的模样。如果他是成年人,我想我可能就会开枪了。毫无疑问,我感觉到了他的枪对我构成的威胁,我看得一清二楚,那是一把珍珠手柄的镀铬枪,但我知道我的枪已经瞄准了他,而且他看上去那么稚嫩,在没有确定他的意图之前,我还不想动手。我觉得我之所以这么决定,跟我多年的警察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他的脸上写满了惶恐,这种表情我以前也见到过。于是我想,如果我再给他一点时间,他或许就能给我一个不开枪的理由了。起码他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我能看到他从裤腿里掏出了什么东西,能够认出那是一把手枪,也能看到枪被掏出来时枪口是朝哪里对准的。如果他把枪再往裤腰上方多移动一点,再超过他的腹部一点,一旦我看到枪口朝我的方向稍有移动,那么一切就完了。但是他的枪管并没有往上移动,我的脑袋里有什么东西告诉我:先别开枪。

这场冲突用了多长时间?可能也就是一秒半或两秒吧。然而我们看到,这位警官的经验和技巧让他能够将这短暂的瞬间扩展开来,将事态的发展速度减缓,在最后关头来临之前不断地搜集信息。他看着枪被掏出来,看到了珍珠手柄,他的双眼跟随着枪口的方向,等着看男孩是决定把枪举起还是放下。在留心观察手枪的同时,他还需要观察男孩的脸部,判断他是面露凶相还是惶然失措。还有比这更能说明问题的瞬间决断的例证吗?从一个最为纤薄的切片中提炼出大量有意义的信息的能力,是长期训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馈赠。对于刚刚成为警察的人来说,这次事件很可能在他们看清形势之前就一晃而过了。但其实这次事件是清清楚楚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由一系列独立的、动态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每个部分都包含着一个机遇,让我们得以出面介入,得以改良措施,得以纠正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