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史话:全16册》简介
《龙南史话:全16册》这本书是由.《龙南史话》编纂委员会编创作的,《龙南史话:全16册》共有145章节
1
本丛书编纂委员会
顾 问 缪兰英 主 任 刘 勇 常务副主任 何 敏 罗 晶 副 主 任 余美华 叶 为 王惠敏 成 员 林伟胜 蔡 勇 钟 闯 王勇军 张贤忠 ...
2
《武当史话》编纂委员会
主 任 赖水仙 常务副主任 谢 登 副 主 任 廖 睿 黄 娟 成 员 赖晓芬 赖房金 赖火恩 刘小明 叶桥星 叶观门 叶祥滨 叶森朋 叶春...
3
总序
三江清波泽南埜,小镇乡间故事多。 龙南是客家古域、围屋之都,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往事越千年,这片土地滋养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客家儿女,孕育了崇尚忠孝节义、躬行...
4
序言
武当镇地处赣粤边际,历史上曾经归属太平堡管辖,其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自古民风淳朴。明清时期,客家人从广东等地返迁赣南。跋涉了漫漫迁徙之路的部分客家先民,在武当这...
5
目录
目 录 本丛书编纂委员会 《武当史话》编纂委员会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千年古邑 赣粤名镇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二节 自然地理 第三节 各村概况 新街居委会 石下...
6
第一章 千年古邑 赣粤名镇
龙南市武当镇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广东省和平县浰源镇黄田村和江西省定南县岿美山镇溪尾村,北毗龙南市南亨乡三星村,西接龙南市杨村镇玉坑村和夹湖乡,南连广东省连平县...
7
第一节 建置沿革
关于武当名称的来历,《玄天上帝启圣录》云:其山名太和,“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更名曰武当”。武当镇来源于境内的南武当山,古时的武当镇被称为南埠,...
8
第二节 自然地理
武当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竹箍尖,主峰海拔978.3米;最低点河口海拔360米。龙南按海拔高度可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分别如下:中山,全龙南中山面积约15平...
9
第三节 各村概况
武当镇境内人口均为汉族,4128户,人口总共15838人,其中农业人口6565人,农业户数3038户。 在武当镇的红土地上生活着叶、赖、刘、蔡等姓氏的客家人,其...
10
新街居委会
新街居委会距龙南市区40千米,先前的新街属于大坝管辖范围,在2009年左右,原岗上村居民迁入聚居,原圩镇叫老圩,新街作为新圩镇,得名新街。 新街是武当镇人民政府...
11
石下村
石下村位于南武当山的脚下,地名亦是因为地处南武当山巨石下而来的。关于石下的地名来历,人们认为石头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千百万年来经过大自然的洗礼,磐石方且厚,...
12
横岗村
横岗村因境内一座山岗南北横卧而命名横岗,距龙南市区43.2千米,距镇政府驻地7.2千米,辖区面积36480亩,主要产业有鹰嘴蜜桃和鲟鱼养殖等。全村总人口743户...
13
岗上村
岗上村,原名都市岗,距龙南市区40千米,距镇政府驻地0.3千米,辖区面积10050亩,主要产业有水稻种植、养殖、果业等。水塘面积11.9亩,其中新厅、竹园小组各...
14
大坝村
大坝村距龙南市区38千米,距镇政府驻地0.008千米,辖区面积39315亩,主要产业有鹰嘴桃、旅游业、生猪养殖等。全村总人口1531户5735人,有村小组34个...
15
第四节 姓氏源流
赣粤边际的武当镇,生活着叶、赖、刘、蔡等姓氏的客家人。叶姓是从广东和平、南雄等地返迁的客家人,保留着广东客家人的习俗,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武当镇的...
16
叶姓
叶姓源自芈姓沈氏,始祖沈诸梁,字子高,约生于公元前539年,春秋末楚国大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公元前524年沈诸梁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
17
赖姓
早期赖氏聚居在河南鄢陵一带,并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此三地也成为赖姓的传统郡望。秦汉时期,居于颍川郡的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至今赖...
18
刘姓
彭城是刘姓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为彭城刘氏,是正宗的汉家后裔。战国末时荣公刘仁迁沛丰邑中阳里(丰...
19
蔡姓
战国时期,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秦汉时期,蔡姓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济阳蔡姓,是为济阳堂。西晋末年,北方战乱,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
20
第五节 历史遗痕
武当镇古称南埠,东毗定南三亨,南邻粤东,地理位置特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创造的诸如古驿道、关隘、桥梁,那些曾经的过往,还能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寻觅到几丝踪...
21
古驿道
古驿道,也称驿道,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的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比较有名的古代古驿道有湖广驿道、杭徽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武当镇山高路远...
22
关隘
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外遭倭寇侵扰,内忧贼寇横行。南埠乃与粤交界门户之要冲,据王阳明平三浰时有关奏疏记载,当时“太平堡设有横岗、角嵊二隘,上蒙、高沙二保设有牛冈...
23
桥 梁
武当镇有着众多的桥梁,为当地人出行默默提供着方便,也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口古桥 武当镇河口有着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拱桥,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古桥...
24
第六节 传统行业
武当镇地处赣粤边界,与和平、连平、定南毗邻。武当境内山多田少,地下矿产资源匮乏,经济来源有限,老百姓除了砍伐竹木外,还会从事烧石灰、烧窑等行业来养家糊口。...
25
烧石灰
在武当镇境内,小武当山连绵起伏,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新中国成立前,武当镇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几乎要靠烧石灰这一行业。 石灰窑遗址 在武当本地至今流传一句俗语:“...
26
百年龙窑
白沙窑厂坐落在武当镇横岗村白沙小组,白沙窑也叫龙窑,是以形状像古人所说的龙而得名。古窑厂始建于1918年,已有百余年历史。 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着发达的制陶技术,如...
27
第二章 围屋人家 世代相传
赣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有大大小小的围屋500多座。围屋是集祠、家、堡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客家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落在民间的皇宫”“汉晋坞堡的活化石”,...
28
第一节 围屋文化
武当镇拥有众多的客家围屋,是赣粤边际的纯客家古镇,具有浓郁独特的客家风情。武当镇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围屋27座,遍布全镇,特别是田心围更是独具特色。错落的房屋,斑驳...
29
田心围
“田园绣就龙盘屋,心灵筑成客家围”,这就是田心围。田心围位于武当镇大坝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约1550)。田心围坐西朝东,是盘龙状客家围屋的经典建筑,具有完善...
30
星罗棋布的围屋群
一方斜斜的阳光从屋顶暖暖地照在围屋门前的石板地上,偌大的围屋留下的只是古稀的老人,落寞地陪伴着夕阳的影子,守望着他们的家园厚土。留守的老人坐在围屋的门洞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