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置沿革
关于武当名称的来历,《玄天上帝启圣录》云:其山名太和,“玄帝升真之后,谓曰非玄武不足以当之,故更名曰武当”。武当镇来源于境内的南武当山,古时的武当镇被称为南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按田赋开始设图,武当地界归属为龙南五图之一的太平图管辖。明隆庆二年(1568),按军事管理开始设堡,龙南共有八堡:坊内、里仁、上蒙、象塘、大龙、新兴、太平、洒源堡,武当镇区域分属上蒙堡及太平堡;清咸丰六年(1856)开始在八堡内设局,全龙南设八堡四十八局,两年后增至五十四局,武当属太平堡的横岗局,大坝区域属上蒙堡大坝局。这种局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民国五年(1916),长达60年之久。
南武当山全景
到了民国时期,废局存堡,1929年又废堡设区,1932年开始编保甲制度(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武当属杨村区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改区设乡,武当大坝区域为龙南中南乡,后改大坝乡,横岗、白沙、半坑都归属于杨村区乌石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武当大坝、岗上、石下区域属临江区大坝乡,横岗、白沙区域单独设立杨村区横岗乡;1952年,杨村区改为第六区,大坝、岗上包括横岗等乡归属第六区(杨村区)管辖。1957年3月调整区划,将横岗乡、东水乡合并为东水乡。1958年公社化时武当的区域属临江公社,横岗为横岗公社;1961年属杨村区武当山公社,而横岗、白沙一带都是归属杨村公社管辖。1963年冬,武当一部分划归南亨公社管理,1972年11月从南亨公社分出,与从杨村公社划出的横岗、白沙、半坑成立武当公社(包括大坝、河口、横岗、白沙、半坑、罗塘、三联等大队)。1984年武当公社改称武当乡,1989年12月8日,撤乡建镇至今。
全镇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2所,卫生院及中心敬老院各1所,还有公安派出所等机构,社会功能设施齐全。境内的南武当、梦里桃乡乡村旅游区,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武当镇历任党委书记分别是:赖允全、谢赣健、陈志明、李震华、廖小波、魏明芳、钟卫东、刘志成、蔡勇、赖水仙;武当镇人民政府历任镇长分别是:叶岩松、刘科腾、李震华、钟海浩、凌勇、赖余华、林志春、赖春明、蔡勇、赖水仙、谢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