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仙人粄
仙人粄,也叫仙水冻,是用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的客家美食。“仙人草”具有清暑、解热利水、降低血压、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抗衰老等作用。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美食来,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粄”。
赣粤边际的客家人有着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古时候天空熊熊燃烧着十颗太阳,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庄稼和草木日渐枯焦。恃勇善射的后羿箭无虚发,一下子射灭了九颗太阳。西天王母娘娘为表彰英雄后羿赐其不死之药,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药,奔入月中。留在人间的后羿仰天长叹。备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搜罗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岛采摘“仙人草”。为此,老百姓人人心惊肉跳,士卒离心离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抑郁而终。不久,后羿的坟头上萌生出一种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称之为“仙人草”。
仙人粄是龙南的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龙南传统原生态保健食品的“三宝”之一。关于仙人粄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代崇祯年间,龙南一带闹饥荒,民不聊生。在武当山脚下住着一户叶姓人家,家有70多岁的老父老母,下有五个儿女,为了不让老人和孩子挨饿,夫妻俩整日上山挖野菜。
一天,叶姓人家的妻子顶着炎炎烈日到外面挖野菜,她又累又饿,实在支持不住,晕倒在小溪边。昏迷中,叶氏的妻子隐约看见一个长得像仙女的姑娘站在她身边,告诉她,小溪边上有一种翠绿的香草,可以做出比野菜多十几倍的食物来,不仅可以解暑,还可以充饥。
叶姓妻子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边果然有几棵翠绿的草,而且她的嘴里也衔着同样的香草。她赶紧爬起来,采摘了一些“香草”回去,并按姑娘的吩咐熬成了香草粄。当地民众也纷纷效仿,平安地度过了当年的那场饥荒。由于民众认定托梦的人是天上的仙人,于是就称这种“香草粄”为“仙人粄”。
旧时制作“仙人粄”是将晒干的仙人草和适量的食用碱放进大锅(或大煲)中,加入泉水,用柴火熬煮成汁液,然后将汁用布袋过滤,再加上适量的薯粉,汁液摊凉后凝结成墨黑晶莹的粄状,就制成了仙人粄。别看制作仙人粄的过程简单,但是水质、火候,水和薯粉、碱的比例,任何一个环节没掌控好,做出来的仙人粄都会不好吃,或没有韧性,或会“臭火烟”。人们把做好的一盆盆的“仙人粄”,用小刀或线划成四份,一份叫“一砖”,拿出来就是一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