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的出生习俗

“三朝”的出生习俗

俗话说:“娭姥(母亲)脱裤,命中注定。”娭姥裤子一脱,孩子呱呱落地,这个生产的女人就叫“月婆”,孩子就唤着“屙伢仔”或“教化”(乞丐)。第一个到这家的外人就叫“逢生”,不管这个人远近,主人家都要留下他,煎蛋配米酒给他吃。

武当人家非常重视生儿育女的习俗,孩子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做父亲的要带好阉鸡到孩子外婆家报喜。第三天叫“洗三朝”,外婆家就要备好鸡、蛋、干菜送到月婆家并帮忙给孩子洗澡。主人家一早就要到祠堂里去上香,还要杀鸡、打花纸(鸡血纸)。早饭后备好三牲酒礼、香纸、喜炮到大小祠堂里去祭拜包括花胎中的胎神位、观音祠厅、各处门神、灶神,以示对祖宗的敬重,祈祷诸神庇佑。

“洗三朝”那一天,等到午饭后气温升高,就开始给孩子洗澡。事前要准备若干带壳煮熟的鸡蛋,把鸡蛋放到孩子肚脐边和肛门上滚一滚,这叫去邪夺风,这蛋就叫“屎发春”(屁股蛋),而后拿给本家或邻居的小孩吃。

三朝过后,一直等到孩子出生后第二月的这一天,要给孩子“做满月”。这期间外婆家要不时送姜、酒、鸡、蛋等给月婆吃,这叫“送姜酒”。家人则要去阴阳先生处排好“八字”(年月日时),待满月起名时做参考:第一个字为姓。第二个字一般取排行辈分中的字。第三个字最为重要,按八字命理来推敲,阴阳先生会提示你,如命中要契“门、柱子、石头、观音”,那你的名就要带门、柱、石、观等;如命中有尅需过房,名就要带房字;如命中五行所缺,名中就要带金、木、水、火、土或意思相近的字。特别注意的是,在孩子未满月之前是不得取名的。

做满月这天,外婆家更需破费,准备好孩子全身穿的衣袜鞋帽、背带、裙子,这些都要一应俱全,如是双胞胎、三胞胎就要双份、三份;同时鸡、蛋等也不能少,用箩担挑来,并希望外人看见,以示外婆家的大方。

主人家在这一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边要准备好酒好菜招待前来“送姜酒”的亲朋好友,那边又要跟三朝时的流程一样去祠堂祭拜祖宗神灵。午宴前主人抱来“小宝贝”“小皇帝”让亲朋好友过眼并正式启用名字。

午宴后,由本家或宗亲家稍大一点的孩子手拿用竹子做的鞭子、头戴斗笠,背着“小皇帝”前行,后面紧跟一群孩童,举行“赶老鹰”活动,走几十,甚至上百多米。

当然,谁家生了孩子,亲戚朋友都来恭贺,这种祝贺的形式,武当人家俗称为“送姜酒”。“送姜酒”的亲戚朋友中,要算做新外祖母(外祖父)家的礼物最为丰厚了。他们所备的一般有阉鸡、鸡蛋、婴儿穿的小人衣衫以及披风、挡风、头帽、鞋袜等等。另外,需特别准备好一缸子干菜,专供产妇食用,主要是保证坐月子的少妇不致吃错菜食而生病,影响哺乳。

围屋小主人

至于一般的亲戚朋友,比较起做新外祖母来说送“姜酒”要简单多了。在农村,一般是一只献鸡(这只献鸡是要当年长成的,叫子献鸡),另外送19—36只鸡蛋以及婴儿穿的小衣服一套、一顶帽子、鞋袜等。物轻人意重,就是这个意思。

亲戚朋友来了送“姜酒”,在孩子满月之后,必须择定吉日良辰,发请柬设宴请客,招待曾来送“姜酒”的亲戚朋友,以表示对他们祝贺的回报之意。但是这个时候请柬上就不是写“姜酒”,而是要写上书面语“汤饼”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去送“姜酒”礼,还是举办“姜酒”宴席,都必须择良辰吉日操办,不得马马虎虎。一般选择农历的六、九日,不能逢“初八”和“月忌日”办事。祖祖辈辈流传的说法是这些不吉利的日子对婴儿生长不祥,因为客家人最信仰阴阳和谐、八卦调和。

“姜酒”宴会之后,主人家要打发客人回家,一般都是给每位客人一大袋花生、炒烫皮以及一块布料或者一条毛巾。

随着文明乡风的推进,人们也改进了一些老旧的做法,简化了很多从前的风俗,但是希望孩子茁壮成长,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心愿是一直没有改变的,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