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庙宇祝丰年
在105国道武当大坝新屋段,有一座水口庙,算起来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这座水口庙地处渥江边,旁边是先前的古驿道,不过驿道荒废了,仅存下一座古老的水口石拱桥,以及庙门前的那棵千年古柏,仿佛在诉说着一幕幕的人间往事。
传说远古时代,正当人类面对茫茫荒野,不知用何物充饥而饥肠辘辘之时,炎黄先祖的神农氏踏遍千山万水,尝遍野果百草,发现稻子、麦子、豆子、栗子和高粱等五类谷物(统称为“五谷”)最适合人类食用。从此,炎黄子孙后代开始大量种植“五谷”,解决了人类“吃什么”的难题。后人为表达对这位功德无量的神农先祖的敬仰之情,尊称他为“五谷神君”(俗称“五谷老爷”),并立庙祭祀。
为了纪念和颂扬赐福人类的“五谷老爷”的功德,武当的客家先民们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在大坝河的出口处左侧建造了一座庄严辉煌的“水口庙”,将“五谷老爷”雕像安放于庙堂之上,供十里八乡的黎民百姓瞻仰参拜。
其实,自古以来武当大坝是属于干旱之地,影响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所以建起了水口庙。武当的先辈们之所以选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水口”重地建庙,就是为了祈求“五谷老爷”护佑武当山长青、水长流,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代代人财两旺。
水口庙建成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都会到这里敬香,这一习俗延续了数百年。由于年久失修,尤其遭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风的严重影响,致使大坝水口庙彻底土崩瓦解而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以后,武当的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人们积极响应政府保护和修复文物的号召,由大坝村善心人士组织群众筹钱建设。2014年秋开始对大坝水口庙进行重修,翌年2月完成上栋庙堂主体工程,并将采用上等香樟雕刻而成的“五谷神君”金身安放于庙堂之上。
之后,水口庙每年都会选举5—6名香首,负责筹集善款维护庙宇的正常运行和公共设施建设。重修后的大坝水口庙于2015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并定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在水口庙举办既有传统色彩又有现代内涵的大型文化庙会。
大坝村水口庙
具有四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大坝水口庙,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是广东东江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为革命的成功做出过很大贡献。重修后的大坝水口庙,既是四方百姓纪念和传承“五谷神君”造福百姓优良传统的圣地,也是武当百姓与八方来客进行文化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大坝水口庙的重修与开放,对激励广大群众奋发向上和发家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如今,古庙、石拱桥,还有那两棵千年古柏,依然唇齿相依,依然伫立于青山绿水之间,默默注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