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里祈平安
武当镇大坝村草坪小组的武当河畔有一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古式建筑物万寿宫,亦名元吉坛、真君庙,重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万寿宫历史悠久,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及平民百姓朝拜、游览的名胜地。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4),南埠(今龙南武当)一些长者,认为许真君生前救民救难,功德无量,即求许真君再度为民消灾避难,因此发动群众捐资,在武当大坝田心围武当河对面建起一座真君庙(元吉坛),以此表达对许真君的敬仰,祈求心愿。当时所建的万寿宫(也叫真君庙、元吉坛)有正殿上下两栋,雕有许逊真君神像,作为永久纪念的侍奉象征。规定每年阴历八月初四日为各地群众统一来庙祭祀日期,并安排专职人员日夜在庙内敬奉真君神,迄今已有四百多年之久。每年会选举5—6名负责人(也叫香首),负责筹集善款维护庙宇的运行和公共设施。那时候的万寿宫香火旺盛,满怀虔诚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到此朝圣还愿,以祈求逢凶化吉、岁岁平安、家业兴旺。除此之外,历代达官、名人、学士也会专程前来此庙朝拜、观赏、题词、题诗。
关于万寿宫,有两种不同版本的传说。
大坝村万寿宫
第一种传说根据是诸葛子原著编的《百神图》有关“三茅真君神”介绍。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茅盈学识渊博,采药炼丹,修道成仙,为民除病;其弟茅固、茅衰也弃官修道成仙,故被后人称为“三茅真君神”“道教茅山派祖师”。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影响很大。
第二种传说根据是江西省《新建县志》及《西山万寿官通志》,其中记载的真君神,即许逊,东晋时蜀郡旌阳县令,生于南昌,幼时聪慧超人,成年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知历律五行,尤好神仙修炼术,居官清正,除贪减罚,近贤远奸,深受民众敬仰。为官十年,深感东晋朝廷腐朽,即弃官归居西山,炼丹修行,寿到一百三十六岁。后人为了纪念他,即建许仙祠祭祀。至南北朝时,许仙祠改名为“游惟观”,至宋代升称为“万寿宫”;至金、元时,其宫遭毁;至明、清以来,又先后重建。从此,许仙祠、万寿宫成为国内享受盛名的真君神庙,各地都建庙祭祀。
其实,百姓除了信奉真君圣人,更多的是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样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正是出于对万寿宫的崇敬,人们才重视对其修缮、保护,使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客家古建筑能够存于世间,这不仅仅是老百姓人心向善的体现,还有那充满神奇的色彩传说,这一切不正代表着客家人对生活的虔诚和热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