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打糍粑
2025年09月26日
“十月朝”打糍粑
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一个个白白软软的糍粑里头包裹着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鲜的白糖,吃起来口感绵软香甜。在品尝糍粑的同时,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的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传,南迁至龙南的客家人定居山区后,时常受到天灾人祸、疾病兽害等威胁,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从事生产,如农事之始、首次下田、播种、灭虫害等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之前,都要给各处伯公上香、敬茶,将煮熟的整鸡或者整块猪肉,趁热送到社公前“敬仰”,祈求社公保佑家中清洁平安。有一年的十月初一大清早,有一个生意人,置办了“三牲”,还端来热气腾腾的糍粑去拜祭社公。那年,这家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人们认为糍粑象征着风调雨顺、日子甜美。
从此,当地百姓把十月初一定为“十月朝”,而打糍粑作为十月朝贺礼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长盛不衰。
糍粑的做法:取上等糯谷,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浸泡糯米,历时一天,滤干水,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蒸熟以后趁势倒入石臼,用木柄石锤,往石臼里轮番舂击,俗称“打糍粑”。通过不停地敲打糯米,直至米饭黏稠至泥状,挑不起为止。然后,捏出一小团一小团,再压成一小块一小块碗面宽的饼状糍粑,即可食用。
打糍粑虽然工序烦琐,但纯手工制作的糍粑也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龙南客家人认为,打糍粑有庆祝丰收、团圆的寓意,同时吃糍粑还可以补中益气,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客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