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煞”“打乌面”:独特的婚嫁习俗
武当人家称娶亲为“归亲”“讨新人”,称新娘为“新人”,称女子出嫁为“于归”。这种婚嫁习俗,除了保留中原汉人古风“六礼”的一面外,又有不同的一面。
武当的婚嫁习俗,一般都要经过婚前阶段的相亲、查人家、扎庚、睄节、送日子,到婚事礼俗中的担席、暖轿、接亲、哭嫁、送嫁、婚宴以及婚后礼俗中的三朝等仪式。婚俗中的“祖宗纱代”、火筒、公婆鸡、公婆灯、哭嫁、新娘出嫁时顶“米筛”、入洞房时“踩红筷子”、洞房“同心餐”这些独特的婚俗事项,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
男子到了婚育年龄,父母就会聘请媒婆帮忙打探谁家有适龄女子,如合适谈得来,首先男女双方到约定的地方或女方家里互换信物。物件不一,女方常见的有拿一双自己亲手做的鞋子给男方,男方有拿物件或红包,这叫“交手记”。
然后男女双方约定日期,男方备好烟、酒、好菜去女方家宴请族属亲人,或两三桌,或五六桌,这叫“打相识”。女方家族属亲人、亲戚到男方家,男方同样好酒好菜招待,走时还得给女方每人布料、毛巾、食品等项,这叫“查人家”。之后媒婆跟男方备女方礼金数额,三牲、四牲、五牲、父母牲的数量(牲:指鸡、鸭、鹅、鱼、猪肉)和女方经办酒席的钱物。钱到手后,女方出示生庚八字,由男方选取吉日良辰。
到了嫁娶之日,男方要提前一天把约定好的钱物、新娘衣服等林林总总,请脚夫送女方家,出嫁之日女方又派出多人一同到男方家,一般不能留宿,这叫“送嫁”。
最隆重的就是迎亲拜堂。一大早男方就要派出多名脚夫(也叫作“夫子”)到女方家,帮忙打点嫁妆,扛着这些东西,随着出嫁的队伍抬回男方家。新娘到了男方家大门口,不是马上可进厅堂,还有一系列程序:首先,新娘要踏进门口准备好的大竹圈里,等待新郎换好衣服,出来给新娘合伞。这时主持礼生右手高举长剑,左手抓提雄鸡,抬头高呼煞语:“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左手执金鸡,右手执宝剑。东煞归东方,西煞归西方,南煞归南方,北煞归北方,天煞归天上,地煞地中藏。路上若遇凶神并恶煞雄鸡头上来担当。”声音一定要高亢洪亮,才能镇得住妖邪煞气,待到最后一句“四方凶神恶煞,雄鸡头上来担当”,长剑一挥,斩杀雄鸡,这叫“斩煞”。
接下来,在祠堂的门槛边事先放置的一个铺有筷子的米筛(寓意是快快生子),有两位女性长者(命运要好,多子多女之人),一位手捧米筛,从新娘身边转一圈,一边走,一边摇动米筛,一边口呼赞语;另一位手持火把在前,新郎挽着新娘进入祖堂,同时放喜炮。
在婚礼这一过程中,最有趣的莫过于“打乌面”。好几个年轻人把提前准备的猪油加锅底灰拌成的黑色颜料,用红纸黏好,乘新郎、新娘不备涂向两人脸部,一个人涂后,另一个人继续,直至涂到新郎、新娘满脸全黑,只剩两个眼珠子在动,众人一片喝彩欢呼,这叫“打花脸”,打乌面来拜阿公,此时的婚礼高潮迭起。
此后,到了拜堂、入洞房。手持火把的人一直走在前头,洞房里有人在铺摆被席、吊挂蚊帐,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说上几句赞语、吉利话。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点燃红蜡烛。父母会煮上一碗猪肝心肺汤,外加两个鸡蛋象征团圆,给新郎新娘吃,可能就是寓意着新人今后的新生活能够肝胆相照、同心同德吧,这也叫“同心餐”。新娘进了洞房,会把从娘家带来的装有糖块、花生、干果的包裹抛撒或分散给亲友,这叫“散包裹”。
武当镇客家人的喜宴
厅堂里则在摆桌、上酒、安席、开宴、敬酒、划拳,新娘来敬酒,坐上席的亲朋要送上红包,说上几句好话。宴席结束后,要给客人“打发”,也就是惠赠礼品,一般是花生、烫皮等一些特产,还有布料、毛巾、红包等等。为了体现舅舅地位的特殊,在“打发”舅舅的礼品中就有一双新娘子亲手做的鞋子,包括亲手纳的鞋垫子。不过现在大多年轻人不做女红了,就去大街上买一双皮鞋代替。客人们经过一番推辞也就收下,然后尽兴而归。
新郎新娘成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家一早会派出兄弟到男方家看望姐妹,并于早饭后将新娘接回娘家,这叫“等三朝”。女方回到娘家后,稍待若干天,再由娘家至亲到男方家中,这场婚事才算落下帷幕。
武当人嫁女,女方自拿到礼金后,首先要置办嫁妆。嫁妆包括婚房里的一切所用物件(床除外),新娘自穿的衣服多套,新郎用于拜堂衣服一套(从头到脚)。
其次要提前学习哭嫁歌,时间长短看姑娘家的悟性。
出嫁的头天晚上,由人陪同,先哭父母,次哭兄弟孙叔,哭得情切切意绵绵,数说自己的苦衷,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兄弟孙叔(兄弟孙叔——本地通俗用语,孙叔是指侄辈、父辈)照看之情,哭取父母多陪嫁妆,讨要众人红包。哭到情深处,红包自必然。
出嫁当天,早宴席散,众人整理嫁妆,兄弟封锁箱门,一边还要口中念叨几句:“锁天财,锁地财,莫锁娘家财。”
这边新娘妆后端坐房间,由两位至亲(兄弟孙叔均可)牵扶出嫁,一人牵扶,一人用米筛挡面。这时新娘就开始唱起哭嫁歌,从起坐离凳、进出厅堂,经过每个门槛都要送上红包,有的以示恋恋不舍、不愿离开娘家;有的在踏出最后一个门槛时是极不情愿的,想想踏出这个门槛,就要离开娘亲,远嫁他乡,悲苦油然而生,这时则要多送上几个红包。出至大门口,由兄弟开伞,交到新娘手中,同时拿开米筛开始起程。这个伞一直要到新郎家门口,由新郎合上。有的人甚至把伞举得很低,不愿露出“庐山真面目”。
最后,众亲朋还要送新娘子一程,直至大路。这时由兄弟登衫角(整理衣服),新娘则大哭不止,不愿起步。众人只好用最真诚的言语安慰,还会送上红包。经过这些程序,迎亲、送亲的队伍才开始浩浩荡荡往新郎家赶。
新时代新风尚,婚事新办,如今的年轻人注重相亲相爱,摒弃了一些繁文缛节,节俭、简约成为举办现代婚礼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