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分部忆共大

白沙分部忆共大

很多江西人都会记得中国当代政治和教育史上曾经有一所“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农村实用人才。这所“大学”就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

1958年6月,江西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同年8月1日,江西共大九连山分校和足洞分校成立。九连山分校设立农牧系、林学系、工业系,实行半工半读,从九连山综合垦殖场调配了150名下放干部职工到学校工作,并从江西、广东、湖南、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招收学生1100多名。

1960年,为开辟教学、生产新基地,九连山共大开始创办大丘田和白沙分部,农牧系迁白沙分部,林学系迁大丘田分部,工业系留在校部进行教学。

白沙分部的校址在现在的105国道旁边,建校初期没有校舍,师生一起动手,从简易的山棚到建起了四栋砖木结构的教学、生活用房,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一切都凝聚着师生们的辛勤汗水。

白沙分校(教学基地)招收的对象主要是武当及周边乡镇的学生,也有部分龙南县城乃至赣州等地的学生。学校的教师是下放的知青,包括一些来自上海的知青。

到了1961年,九连山共大在白沙办起了以松香和松焦油为主要产品的化工厂。

1964年,白沙分部农学系开办大专班一班,学生30多人,均有高中文化程度,多数是上海知识青年,学制3年,于1969年元月毕业分配工作。

1973年,九连山共大在梅子坑设立畜牧科教学点。

1977年以后,白沙分部设农学、农机、林学、畜牧等专业,学制为2年,半工半读,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社来社去。分部的学生达200多人,周一至周五上文化课,周六安排学生上山打柴。与此同时,学校每周还会安排学生到园艺场、农场、农技站等教学基地实习,作为专业课的技术操作实践。

时光荏苒,经过20年的光辉历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九连山共大白沙分校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980年,撤销白沙分部(同时撤销的还有梅子坑教学点)改为农场,将全体学生集中到九连山古坑校部进行教学。同年,足洞共大和九连山共大分别更名为龙南县第一、第二职业技术学校。1994年,在这两所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了龙南县职业中专。

现在共大白沙分部的遗址办起了现代化的工厂,为社会创造着财富。105国道从白沙分部旧址经过,或许这里的一切即将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但是,白沙分部的故事以及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是生生不息的!